“他去德国了。”小丫头还赖在奶奶腿上不肯起来。
老太太不懂,问:“出去了就联系不上了?电话也不能打?”
这真是问到了点子上。
以前国际电话贵,现在各种手机软件只要有网络不管你在哪都能联系上,宁言书给念初发出过视频邀请,她摁掉了。他也发过消息回来,问她怎么不接电话。
她默默把这个人拉进了黑名单。
她从不是拖泥带水的人,知道断得越干脆自己就越能好受些。
她也知道小五估计是生她气了,从陈曦回去后她就没再来过电话。
正月十五那天,念初上稻花香排队买元宵,家里有老人的都好这一口,奶奶喜欢山楂馅儿的,她买了一盒,出来时在街边给自个买了根糖葫芦,一边啃着往家走,人们说到四九城就能想起几个代表性的食物,糖葫芦是一个,外地游客不管春夏秋冬哪个季节来都要找寻找寻买糖葫芦的店,可本地小孩只有在冬天、穿上秋裤大棉袄的时候才会想吃。
这些年出了很多新花样,糖衣滚草莓、滚蜜桔、滚枣子或者来个混合滚,但本地小孩不吃那玩意,只认山楂球。
这玩意从小吃到大,吃的是个怀念,吃不腻。
她进了院子给张爷爷道个福,给王奶奶作个揖,把糖葫芦压低了给小崽子咬一口,得了句奶声奶气的:“谢谢姐姐。”
念初捏捏小脸蛋:“叫阿姨。”
她笑着上楼,猛地一晃看见家门口有人站着,一双长腿用一种特殊面料的裤子裹着,她一时恍惚,以为是宁言书回来了。
念初快跑几步,那双腿一闪而过,原来是走进了对门。
她眼一黯,不想大过年的吵架,可又咽不下这口气,蹬蹬蹬上楼站在门口,叉腰像只胖肚子水壶。中介带人来看房子,见状已经是习惯,笑着给念初拜了年,说今年房租又涨了,附近的学校马上要升重点,这老小区的房价也一飞冲天。
念初沉着脸,骂他们不要脸。
中介也是脸皮很厚的,挨骂不生气,特脾气好地做了个请的手势:有话您给房东说口去,咱们只是混口饭吃。
然后进去,问租客:“看得怎么样?我跟你说这个价格再不下手可就没了,你看这离地铁又不远,住的都是原单位的老人,清净又安全。”
来看房子的男人穿的那条裤子宁言书也有,念初撇开眼,不知道为什么更生气,砰地甩上家门。
那人最终没租下,对面房子的下一任租客是一对小夫妻,挺会来事,搬家的时候挨家挨户送糖果,送到对门这里也不知道是怎么得罪了新邻居,小姑娘拉长着个脸,说不吃糖,以后你们不要太吵,我奶奶身体不好。
老太太扶着墙出来上厕所,正巧听见孙女说着话,叹了口气。
念初咬着牙忿忿:“我忘不了他们是怎么抢您房子的!等着瞧,等我……”
老太太半晌没说话,念初知道自己提这事不好,嗓门弱了下来,想问问老太太中午吃点什么,把这事揭过去。
谁知老太太接着说了声:“我到阴曹地府都不会放过那些人。”
事情发生的时候念初还小,就是父母过世的那一年,她眼睁睁地看着老太太被人从家里赶出来,说那房子不是她的了,让她自己找地方住口去。
她上诉无门,对上门拆家的那些人说最恶毒的话,发最凶的毒誓,然后亲眼看着自己的家换了无数个租客,房租全都进了那些人口袋里。
官大一级压死人,念初最早知道的人间险恶是从这里来的。
南春碎碎念:
大家买稻香村一定认准三个“禾”字的商标,这才是正宗的,其他都是山寨,还模仿的挺像,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我姨出院了,恢复双更~
我今天才知道后台改错别字是没用的,前台显示不出来,草,大家以后看见我的错别字多多包涵,不是我不改啊,是系统不让改。
每晚八点准时更新~
第88章 路上的小朋友都在笑17
四月,草长莺飞,B城的春天来了,时髦的女孩迫不及待换上最新款春装,孩子们脱下秋裤去爬景山春游,念初把羽绒服洗一遍收进衣柜,将自己的长发剪短了些,一个冬天她捂白了很多,照镜子的时候也能骗骗自己是白雪公主,然后笑笑,跨上小包挤地铁。
运气很好地占到一个座位,坐下来后刷一刷朋友圈,小五的生活依然是那么多姿多彩,她过年去了趟欧洲,和陆小勇一起,他们站在古堡外拍照,同骑一匹通体雪白的大马,他们还去商场血拼,小五的照片里陆子一脸无奈地拎了满手的购物袋,还要非常谄媚地冲镜头与有荣焉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