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魂井+番外(69)

作者:青橘一枚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当天夜里,王家来人了,祖母用她并不强壮的胸膛替叶霜抵挡住了来自王家的第一轮攻击。

叶济康害怕徐老太太,便躲在后头只派他手下的皂隶出马。

祖母已经老了,当叶济康派来的州府皂隶们,持刀扛枪站在老祖宗房门外放肆谩骂的时候,祖母第一次晕了过去。

就倒在叶霜的面前。

叶霜被吓坏了,哭喊着叫管家出府去找大夫。彼时叶济康派了兵,形势比人强,徐之桥和徐之行早已不见了踪影。祖母身边除了怀孕的叶霜,就剩下一大群无头苍蝇一样的下人。要不是叶霜提醒管家,可以派人从大房背后那块荒地翻墙出去找大夫,号称见过大风大浪的管家还只会痴呆地不停重复:“通判大人派兵围了宅子,我们出不去了,出不去了……”

自始至终叶霜的两个舅舅都没有站出来,在祖母的前面支起一张盾。与叶霜想像里的大不一样,大房和二房倒是先后都派过不同的人过来劝说祖母——

他们要祖母放弃叶霜。

那个时候的叶霜,俨然成为了整个徐府的累赘。

二舅徐之行甚至喊出了“我们徐府不能再一次被同一个人拖入泥潭”。

叶霜在屏风后面听见了这句话,她似乎听明白了,又好像没有。叶霜很清楚二舅口中的“拖入泥潭”是什么意思,但是她不明白二舅为什么要说“再”。

所以那天夜里,古稀的祖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祖母第二次晕倒在那群皂隶们面前的时候,她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所以自始至终,叶霜都认为是自己害了徐三娘,害了祖母,也害了徐家。如果没有自己与叶惟昭的那些事,徐家至少还能维持现在这种看起来还算和谐的关系,持续到祖母安享晚年百年之后……

叶霜在井底度过了自己这一生中最最漫长的忏悔时光,可是在今天,当她真正听见祖母对大舅徐之桥说的那些话后,叶霜开始怀疑了。

祖母与大舅的对话断断续续,根据兰氏离开时对祖母说过的那句话,叶霜也开始断断续续地猜:徐家从天子门生直接退出了京贵圈层,或许真的是有某种难以人为改变的原因。

她不确定,徐家走到今天,是不是也有母亲的责任?

叶霜甚至开始怀疑,怀疑自己曾经坚持过的那种坚持,是不是真的错了?

第32章 暗流

小厮千粟被叶济康给发卖去了人市。

虽然叶济康号召江宁大户们支援的官文,并没有受到来自徐家人的任何阻挠,但是千粟这样的行为,已经基本上属于是“投敌叛主”了,叶济康自然不可能再留他。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而江宁城大街上的衣衫破烂的农人也越来越多。因为粮价疯涨,农人们手里没粮,又买不起粮,只能等着官府发放救济粮才能过年了。

又因为官府的粮仓并不可能设在每一个村落,也只有像江宁这样的城市和较大的县城,才设有粮仓,所以很多人是走了好几十里路才赶到有粮仓的江宁城的。

叶济康计划分三次发粮,一次的发放量为三千担。

三千担的量,在整个宁州地区不算太多,但是如果没有意外,也是能起到一点平抑粮价的作用的。

叶济康要实现的目标只是平抑粮价,并不是要让官府养活整个州的人。所以在叶济康的计划里,“没有意外”的意思便是:

整个宁州地区的囤粮大户们都不会与他叶济康做对,大家都非常配合官府的调控措施,让宁州的粮价能顺利降下来一些,那样就说明叶济康的调控措施生效了。叶济康再顺势推出第二批、第三批放粮,这样宁州的粮价就被成功降下来了。

第一次放粮是在腊月二十六,叶济康的想法是穷人们拿了粮就可以回家过年了,而市场上的粮食多了,粮价自然也能回调一点点。到时候看粮食市场的反应,还可以在年后开展第二次和第三次放粮。

童谣唱得好: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

腊月二十六这天,叶霜去了街上。大街上人流如织,只不过人们基本都不是去割肉的,而是去抢粮的。

叶霜穿了一件男人的夹袄,头戴帕头,领着同样着男装的红荞去州府粮仓看叶济康带人放粮。

距离粮仓还有一条街,叶霜就看见了如海的人群。他们大多衣衫破旧,有的人甚至在寒冬腊月里还穿着草鞋。

人群里有官府的士兵维持秩序,如果有人敢插队,或故意拥挤,就会有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上前,把寻衅滋事者给带下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