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永远是对的(317)

作者:安尼玛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就是!”阿哲说:“不管外面搞些什么,我们的工作还是一样的,有什么条件,就做出什么样的东西。”

俞家宝很是欣慰,“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尽量做好面包,不能因为没有窑炉,让面包质量下降。还有,”俞家宝认真道:“一有机会,我会争取再建炉子。”

大家其实都不太相信柴火可以再燃起,否则就不用碎尸万段了。这时势,拆了就等于没了,再不可能还魂。但他们又相信俞家宝的韧劲儿,还知道他总有些邪门歪道的运气。莫名其妙供奉了两法棍,结果竟因此获得参赛机会——说不准会有奇迹?

作者有话说:

冷知识:1871年,巴黎公社统治巴黎时,曾颁布面包师不能夜班工作,不过短命政权很快失败溃散了,面包师的工作条件没完全改善。据说到了1920年代,才颁发了政策,不让面包师在四点前开工,因为这样,烤制时间短的法棍成为法国主流,成为国民面包。

很多食物都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有什么条件,做什么东西,跟有多好吃没太大关系。

猜谜:爱神这个谜底,我在两部小说里看过,应该不算很冷的知识。但老三有狡猾地运用了隐喻,概念一换,不太容易想到。猜到不要剧透,可以偷偷乐,哈哈。

第154章 奇迹

俞家宝的话起到了激励作用,面包店很快就回到日常运营。他们没买电子窑炉,而是计划添置新的烤箱,然后第一个奇迹发生了:烤箱主动找上了门。

那是一个稍微悠闲的周一上午,三四个西装革履的男人走进店里。俞家宝认得,那梳着大油头、笑起来牙齿雪白的瘦子是电器公司的营销总监,他们在全国甄选会见过面。

大油头很客气地称赞了店面,然后说明来意。他说他们品牌赞助了中国面包师出征巴黎,想请俞家宝给他们拍几个宣传片。

俞家宝听到“出征”这个词,有点尴尬地回道:“我不参加周翀的队伍,已经跟他说了。”

“我知道!”营销总监拍了拍他肩膀,放轻声音说:“那天的赛制对你确实不太公平。没事!巴黎还是要去的,我让随队的摄影多多拍你!到时宣传稿、宣传片都是以你为主,周老师估计也不在乎。”他又夸张地打量俞家宝,“像你那么帅气、又有实力的年轻面包师,不能没人知道啊!”

俞家宝忍不住拨了拨刘海。他没有时间社交,很久没觉得自己好看了,被人一赞美,心里挺高兴。

“我叫你家宝不介意吧。家宝啊,我眼光错不了,你去拿个奖回来后,我把你推介做形象代言人。以前我们公司都找明星、网红,你是我们用的第一个专业人士!”

俞家宝微笑:“我退出烘焙协会了,以个人名义参赛。”

“我跟你说啊家宝,做决定要慎重!”

俞家宝继续微笑:“很慎重了。”

“去巴黎要不少钱!你还不懂去到巴黎怎么比赛吧?”

俞家宝一愣,最近事儿接着事儿,确实没时间研究赛制。大油头昂着脑袋,给他娓娓道来。

一个队伍,通常7人到10人。整个比赛为时一星期,为什么那么久呢?做面包不是做个甜点、炸根油条,从做酵头开始可能花个两三天,久的四五天都有!主办方会给出最充裕的时间,面包师怎么折腾都行。

但对参赛者来说,一星期远远不够!首先在巴黎要找到厨房——主办方只提供可能的地点,通常是偏远的面包店、酒店的厨房、或者烘焙学校的教室,队伍得自己去谈。你想巴黎的租金多贵!法国人多难打交道!

搞定了地点,还要熟悉设备,养酵母之类的。对了,你的酵母怎样远渡重洋,也要考虑对吧!

还有,法国海关严着呢,不用想抬着一麻袋食材过去。去到那边要找合适面粉、找食材。你想!你仔细想!两星期够不够,三星期够不够?!

七八人的食宿、飞机票、租地方的钱、弄材料,还要加上离开那么多天的误工,你说说,去一趟巴黎没有三五十万能下来吗?

俞家宝被一串串的感叹号砸懵了。他从没想过费用会那么高。仔细琢磨,大油头或许稍微夸大了,但一行人去巴黎两三周,花费肯定不菲。老三支持他,可没理由让他掏那么大笔钱。

“家宝我跟你说,你自己参赛,全部钱从你自己口袋出,风险太大了!参加我们队伍,你一分钱不花,另外,”他小声说:“你帮我们做宣传,我这里还可以申请一份赞助费。”

“多少钱?”俞家宝脱口而出。

大油头没想到俞家宝这么直接,想了想,伸出两根手指:“做我们的形象大使,二十万!”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