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礼知有些犹豫地看向唐仪明,不确定他会不会帮自己:“我想帮帮她们,不止这些妇人,还有街上那些乞丐,我想带着他们以己之力,让自己堂堂正正的活着,而非伸手乞讨,受尽白眼。”
唐仪明不置可否只问道:“你是想如何帮他们?”
“以前在书上看过的,人之所求不过生存、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还有自我实现,”夏礼知与他一起踏上上山中寺的山道,背后琪儿和两个小太监跟在他们
身后,“所以啊,目前还是得解决好温饱之需,饿着肚子什么都做不了,且再过些时候天更冷了,他们这些人实在不知何去何从。”
确实如此,即便是天子脚下,也无法让所有人有所居、有所食,前几日去替陛下办事时,他就便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因乞讨挡了穆国公的车架而被侍卫所驱而丢了性命。
一个乞丐而已,实是命比草贱,他人即便有所不忍,到底没怎么为这些人做什么实事,夏礼知若是想帮他们,倒的确可以一试,左右有他在背后帮衬着,应当出不了什么大事。
“你是不知,”夏礼知自嘲地笑了笑,“若不是遇到了心软的人,他们母子今日之境况就是我的境况了。”
唐仪明惊讶地看着她,急切地问道:“为什么?”
“你也知道我五年前刚到盛都时是什么样的吧,”现在再提初穿越之时,她心里已经没有了那股惊慌失措的感觉了,果然再难待的环境,时间久了也会慢慢适应,“对你们而言稀奇古怪的衣服、短发,哪哪都与众人不相像,我至今还记得别人当我是疯子的眼神。”
如果不是遇到了许是莺,哪里会有如今的她,夏礼知和唐仪明一同搀扶着上攀石阶:“如果不是为许姐姐所救,我大概也在路边乞讨,之后带着孩子,如果没有雀儿姐姐及时给我送来些首饰银子,我买不起什么院子,更别说在村里谋得一席之地,靠教村里的孩子识识字将孩子养这么大,我自己也不用惨死街头。”
“当不至于此,”唐仪明觉得她说得略微有些夸张,因为在他眼中夏礼知从来不是什么愚蠢、粗笨之人,“你将一切都打理得很好,院子干净整洁,洗衣做饭、读书写字,村中那些孩子也很喜欢你。”
夏礼知轻轻笑起来,当初孩子哭闹不止让她夜不能寐的夜晚、村里人对她漠视和窥探的那几个月、饿得不行却因为村里人对外来者的警惕换不到食物、打算自己种地却没有土地和现成的种子……到了现在,这桩桩件件似乎已经变得遥远。
不过从这些来看,她好像的的确确是最为失败的穿越者,也不知道那些靠种田、基建发家致富,混得风生水起的穿越者是怎么做到的?除了本就是夏家嫡女身份的“夏礼知”,若是还有其他人穿越到了此地,她一定要去虚心求教,好好取取经。
别说,她以前其实也幻想过穿越古代,靠自己在现代社会的所学所知在青史留名,等真穿越了,她就一个感觉——真是倒了八辈子的大霉!
“你是太高看我了,”夏礼知无奈道,“多亏了我运气好遇到许多好人,得他们的帮衬,才慢慢顺利了些,不然我也要带着云起到街上行乞。”
“在村里的那几年,我算是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从头开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辛苦了,”夏礼知感慨万分,“此间的黎民百姓都是值得钦佩之人。”
那些身居高位的权贵不需要她来同情,在天灾人祸、战乱压迫等无比艰难的环境下存活下来的一个个普通人才真正是有本事的人。
唐仪明点头认同,搀着她道:“到了。”
时隔几年再到这里,这座古寺还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禅房花木深,文豪们写得果然不错,但夏礼知心中不静,无法细赏其美,她就一个目的,问问那个大师到底回来了没有?
第四十七章
天色尚晚, 已经不可以去大殿参拜,夏礼知一行人决定先去找一下大师,再请寺里的沙弥帮他们安排住处。
大师所住的地方夏礼知是知道的, 以前抱着孩子来时,听说大师不在她死活不相信, 硬是闯到院后,看清楚大师房间房门紧闭这才无奈离开。
十八、九岁的她还是太冲动了些, 与唐仪明说起那时的情形, 夏礼知难得窘迫不已。
这回他们是先去拜访了寺里的主持, 简单聊了几句才问及大师的情况。
夏礼知表面上平静, 实则内心慌张不已,就怕听到大师不在的消息,又害怕听到他已经回来而没有让她可以回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