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证明越州城民众的消费能力,远胜过清江镇啊!
他们把行李放下,让店小二送了浴桶和热水,两人都好好的洗漱一番,幸而天气热,头发洗干净后很快便干了,两人都换上簇新的好衣裳,先去章南彦府上送寿礼。
第四十一章
章南彦在盐政衙门任职,论到底不过是七品官,这品级在越州城都勉强够看,去了京城更是芝麻绿豆一般,连上朝面圣的机会都没有。
但盐院官掌管盐务,如今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泰半从盐科里出。从盐督抚到盐官,人人都知是真正的肥差。
岳老太太整日子的大寿,便因此大办特办。
许仲越和宋时安到章府大宅门前,看见的便是一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热闹场面,门前檐下挂着大红五蝠捧寿灯笼,进进出出的都是奉命送寿礼的各府管家,离晌午开席还有些时候,宾客们在陆续里头走。
门房远远的便看见两个衣着光鲜的青年同乘一匹骏马而来,下马后,将名帖递了过来。
他一面悄悄的打量二人形貌出处,一面慢慢打开名帖。
看见名帖下方章南铭的署名,门房暗暗吃惊,大老爷和二老爷不对付的事,章府里头人尽皆知,他是章家老人,还记得章南铭指着章南彦的鼻尖痛骂,说看不起他这样的贪官污吏,玷辱了章家的门楣名声,祖宗先人们若有灵性,受不起他用搜刮来的钱财买香烛香油供奉。
两位老爷和下人们身份有别,门房自然不敢妄加评论。
但听见章南铭愤怒的一番话,门房暗想,若章府先人有灵,确实不知他们更愿意受着搜刮来的长明灯,还是忍受子孙穷得连香都买不起。
“二位既然是替二老爷送寿礼,就请随我过来。”
宋时安和许仲越一路跟进去,章府如今管家的是章南彦的正室林夫人,这几年她跟着丈夫从京师到越州城一路奔波,把岳老太太照顾得妥妥帖帖,在官夫人的圈子里,谁人提起林夫人,都要赞她是孝顺儿媳。
今日老太太寿辰,她更是提早数日便准备着,忙里忙外的不得清闲。
别的不论,单说寿宴上的菜品就颇为费心。
章家两儿子考中功名前,家道早已中落,老太太心疼儿子们,有啥好吃的都紧着他们,等儿子们终于出人头地,有余裕孝敬老母亲时,岳老太太年事已高,已吃不惯那些山珍海味,反觉得絮烦。
这回寿宴,越州城太守和一众大小官吏,和他们的家眷都来参加寿宴,为了不堕声势,林夫人早早就命下人重金请了从宫里出来的老御厨掌勺。他来过章府好几回,做的菜燕窝鱼翅,海参鲍鱼,用料昂贵,摆席花团锦簇的,老太太略尝了两口,只说让林夫人拿主意就好。
听说是小叔命人送来的寿礼,看提着食盒,应该只是几样菜,林夫人点了点头,还是从里间出来,到外间花窗边的圈椅坐下。
她刚呷了口香茶,人就进来了。
许仲越留在二门外,宋时安一人迈过门槛,向林夫人问安后,把食盒打开。
这食盒足有三层,是找孙叔专门制的,外层和里层有一寸多的两个间隔,一层塞了棉絮,一层则放满了专门买的冰块,上头还有一个挡板可以合上,因此冰块虽化开了,冷水仍旧在盒子里,并不会撒出来。
一掀开盖子,一股子凉气扑面而来。
林夫人瞧得新奇,等菜端上来,她又略有些失望。
三盘菜,竟分别是辣炒猪大肠、野菜炒鳝丝、杂粮包子拼酸辣土豆粉。
还有一大盒子饭后点心做得精致,莹润嫣红的麻将大小方块,半透明状如胭脂凝脂。
宋时安说:“这是山楂凉糕,天气热的很,若夫人们吃得腻味絮烦了,吃上一块解腻开胃。”
林夫人垂下眼睑,微微颔首,原来不过是山楂。她是没见过这种做法,但原料实在普通,乡野漫山遍野都是。
看来,小叔的日子果然艰难。
“难为你们跑一趟,把东西放下吧,替我和二爷道谢。”
兄弟俩再怎么不和,面子上也得过得去,林夫人叫来管家嘱咐两句,让他带宋时安去账房支银子。
一笔二两的赏宋时安,一笔五十两的让他带给小叔。
接下来,女眷们渐渐都来了,林夫人忙着接待客人,把章南铭托人送来的菜忘得干干净净。
入席后,自然是男人们和女子分列席,中间用层叠的屏风分开。岳老太太坐着的主桌,除了她在越州城关系不错的几位老太太外,还有太守夫人等官家女眷。众人都托着清冽的玫瑰香果酒,说着吉利话,向岳老太太祝寿。
大转席上菜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正中一道主菜,竟是用种种名贵的生鱼肉、虾、贝肉拼接雕凿成的八仙献寿,仙人们妙手雕凿得栩栩如生,脚下托着一层冰鉴,寒气飘然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