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
轰鸣掌声响起,大家对他并不陌生,来自中国的海洋生物学专家祝正清。
先后参与几项有关海洋生物的科研项目研究,填补人类在这些项目研究上的空白,纠正一直以来的误识。
众多国外科研机构笼络他,他却一一回绝。
“在座的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我是祝正清,来自中国。”
语调平和沉缓,纯正的英式发音。
台上,他万众瞩目,不骄不躁地站着。一身周正的黑色西装衬托得精神矍铄,气质温文儒雅,举手投足间尽是书香门第的深厚底蕴。
也许是聚光灯太过耀眼,一瞬间他好似年轻了不少。
陶冶知道,几乎每次重大场合他都会穿这套西装,从来没有换过别的颜色和款式。
有次他生日,陶冶精心挑了一套西装送给他,却被退了回来。
聚精会神地望着台上的人,陶冶不由得心潮澎湃。
倘若他的儿女见到这一幕,见到父亲站在这个位置,作为一位重量级的嘉宾做演讲,应当会分外骄傲的吧。
“大家可以低头看看,自己座位前面放着很多瓶矿泉水,后面的茶歇桌上,也有很多餐具。”
大家顺着他说的去看,随后又目光不解地望着他,本以为他要说点什么,话锋却突然一转。
他点击鼠标,身后投影随之翻了一页。一张照片呈现出来,巨大的鲸在海滩搁浅。
“13年,我随我的团队去加拿大科考,在相关海域发现了一只抹香鲸的尸体。”
侧过身,祝正清指着投影出来的照片:“大家都是业内相关人员,也见过鲸搁浅。一只鲸的雷达突然受到干扰,找不到方向而搁浅死亡,是很正常的事情。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甚至检查了他身体外部,没有任何损伤。”
手指动了动,他又调出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尺度比较大,镜头直接对准解剖后的鲸。肾脏、肠胃以及各种器官,全都挤在小小的腹腔里。
血肉模糊,台下许多人不由得头皮发麻。
但仔细看去,便会发现尸体里夹着奇怪的片状物体。
祝正清继续播放接下来的照片,桌上平铺着那块带血的片状物体,巨大且透明。
有点像——生活中常常能看见的物体。
“这是我们在这头抹香鲸身体里发现的,也许你会觉得这块东西眼熟?”浑厚的嗓音顺着音响,传至在场嘉宾的耳朵里,“没错,这是你们使用的雨衣,或许用不了几美刀,却长久地存在于这头鲸的身体里。”
“最终导致,它吐血而亡”
一张张细节图,一幕比一幕要惊心。
“这也很眼熟,就是此时此刻我们面前的矿泉水瓶。”
“这是吸管,我们在它的肚子里发现了足足6.5公斤的吸管。”
在场几乎所有人都默不作声,看着来自祝正清拍摄的最真实的科考照片。
没有什么华丽辞藻,他只是最为平常地叙述着,出现在这头抹香鲸肚子里的人造垃圾。
人类啊,伟大地成为了自己的伟大,也残忍地成全了自己的残忍。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对塑料形成了依赖,生活里到处都是不可降解的塑料。”
他神情严肃,又调出一张实验研究数据:“实验早已证明,类似于水母的浮游生物、鱼类、蔬菜中都含有微塑料,而人类,每周都会摄入重约5克的塑料微粒,这些微粒无法完全排解,便会进入血液里。”
说到这里,他忽然停了下来,望着大家身后巨大的横幅。
“我个人觉得,这次学术会议的主题很有意思,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举办了三届,很了不起——但是,这三届的效果值得我们反思。”
环保工作做了不少,南北极依旧在逐年增温。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祝正清微笑道:“环保从来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事,也不是我们所有科研人员的事,而是所有人类的事。但人类一直都在按部就班地应付国际环保政策,热潮一过,一切又恢复原状。垃圾分类是热潮,纸质吸管也是。”
“只有我们在不断考察,不断实验,掌握着海洋和环境最直观的变化。而外界,对此漠不关心的人太多,甚至很多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海洋生物?——因此,科普变得尤其重要。没有科普、没有更能替代使用的绿色产品,人与自然共生似乎只是个让我们这个团体显得崇高的口号。”
祝正清的视线在台下略略一扫,忽然定住。
目光尽头,是一道熟悉身影。穿着温柔的白色长裙,安静地坐着,模样竟跟秦宛年轻时有七八分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