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国,贺遥跟冯岩和程越小聚了一下。程越的事业倒是发展得很不错,已经晋升为部门经理,冯岩反而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总说感觉自己马上要猝死了。
再怎么工作,身体还是第一位,贺遥劝他趁早辞职。
大灌一口酒,冯岩醉生梦死地趴在桌上:“老子不想再找工作了,出去工作就是给不同的老板当狗。”
程越点头:“同意,我就是靠当狗苟上这个位置的。”
听他们自嘲,贺遥笑了笑,冯岩却越发的伤心,“你至少你丫的还有个小女朋友。”
程越的笑容淡了点,刚才还在笑的眼睛,忽然就进了沙,搅得眼眶生疼。
跟黎安分手半年后,他新交了个他母亲满意的女朋友。
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半年,她将顺利跟他走上黎安努力了许多年都踏不上的路。
猛吸了口烟,程越将背靠在椅子上,认命般地屈服于世界。
“活着就行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想到年少轻狂的愿望,冯岩有点不能接受自己一生都将平庸。
“咱们仨,好像谁都过得不自在。”
不是被困住,就是被绊住。
堂堂正正走一步顺利的路好像很难。
贺遥说:“创业去吧。”
“有机会再说。”
“一群大老爷们在这里伤春悲秋的。”贺遥倒了杯啤酒,挨个儿跟他们碰杯,“想想我,可能哪天还活不成,不照样得过且过。”
冯岩看他:“你跟祝在和好了?”
“算是。”
程越笑他竟然用了个这样似是而非的词:“算是?那到底和好没?”
在贺遥认知里,和好就代表要对她负一生责任。
也许是喝了点酒,上了头,贺遥第一次承认,祝在若即若离的态度下,他也没敢用力穷追猛打。
“没敢和好。”
“什么意思?”
望了眼天,一辆飞机自夜空中飞过。红色水母一闪一灭,从黑暗里游走了。
吐了口酒气,贺遥声音黯然:“万一哪天死了,回不来了,我可不想她作为妻子,出席我的葬礼。”
第97章
几月后, 祝在的工作邮箱里接连收到来自不同发件人的email。还没来得及亲自去看,珍妮的国际电话便提前打了过来。
作为杂志社当红摄影师,祝在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能引起不小反响, 珍妮自然对她偏爱有加。
“亲爱的, 这里有几个学术会议,都是在下个月, 我们杂志社得派代表过去学习一下。你先挑, 剩下的我给他们选。”
一个在全世界都知名的杂志社, 当然不能只知道闭门造车。
珍妮很看重对外的合作,有这类活动的时候, 通常会让杂志社的摄影师参加。类似于这种学术会议的讲座,祝在参加过两次,但一般都是能推则推。
共事几年, 珍妮自然很了解祝在:“发你邮箱的这几个会议在业内都很权威,我建议你不要错过。”
当建议从领导嘴里说出来的时候, 就不是单纯的建议了。
祝在声音带着几分无奈:“好吧,看来这次我一定得去了。”
“果然聪明。”
打开邮箱, 五六篇未读邮件,全都是学术会议邀请函。祝在粗略翻阅了一下, 最后留有印象的只有一篇, 是个跟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有关的会议。
祝在又回去仔细看了一遍,发现这个会议的举办地点恰好在伦敦。
而会议名称, 和祝正清那张邀请函上的会议一模一样——第三届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学术会议。
眸光微动,祝在心里已然有了决定。
*
偌大的会议厅里, 人满为患, 记者、摄影和众多高精英学者云集。陶冶提着公文包,跟在祝正清身后。
往年祝正清很少带他出席学术会议, 但为数不多的那几次会议,都有着极高的含金量。
都说选祝正清当导师太无聊。他这人不苟言笑,只知道做实验,完全没有人情味。还有传言说他对家庭不管不顾,间接害死了结发妻子。
一开始跟在他身边的时候,因这些传闻,陶冶也曾忐忑不安。时间久了,他才发觉是外界对他误解颇多。
一个履历优秀,为人低调,万事亲力亲为的老师,任谁都会敬佩。他甚至知道许多以讹传讹的流言怎样批判他,却从不辩解,一心埋头做实验。
正是这样,陶冶从未觉得自己选错了人。不只是他,实验室所有的同门都不会这样觉得。
会议很快就开始了,繁琐的开场流程和分别发言以后,祝正清受邀上台演讲。宽敞的主讲台,他站在最左边,高而瘦削。
五十多岁,对一个男人来说也不算太迟,他却两鬓双白,对比同阶段的人,更显老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