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娘,像小东和小溪这个年纪的孩子能送去学堂吗?”
“你要送他们去学堂?”周氏诧异。
“嗯,这么大年纪了,每天在家薅草玩泥巴也不像个事儿,许小东和许小溪今年年底就五岁了,也到了该启蒙的年纪。”
周氏有些纠结,“学堂的束脩好像很贵,而且读书很费钱的,那些笔墨纸张……”
“您不用担心钱的事。”
周氏顿了顿,最终说道:“我听村长说过,学堂里面教的都是开蒙过的学生,小东不识字,需要先跟着夫子认字。”
许双年若有所思。
周氏看她这样,上学的事像是已经决定了。周氏心里无端有些激动,但是又忍不住道:“你想送他们识字的话不然再等等,我们后面还是要住在村子里的,如果村里有夫子的话就会方便许多,不然每天要送到府城来,一来一回要花很长时间。”
“这倒也是。”
周氏见女儿听进去了,心情轻快回去继续做中午的盒饭。
读书识字挺好的,虽然束脩贵了点,但是起码见识多了不会被人骗,走到哪都能把日子撑下去。
想到后面小东和小溪读书识字的样子,周氏忍不住乐,切肉都比之前有干劲了,她得努力多赚点钱!
等到中午时候,订过餐的人过来领盒饭,来的人数比早上订过餐的人要多,新来的这些是出于好奇,跟着一起过来的,顺便买了份午饭。
周氏今天做午饭时候特地多做了点,这会碰到额外的订单倒也不急,只收了钱,盛好递给人家。
晚食又来了几个被安排值夜班的侍卫,虽然订餐的人不多,但是这一天下来,三餐扣除掉成本,落在手里的居然有一百五十文。
虽然晚上熬的时间晚,但是有钱赚周氏就很满足了。
周氏又把钱数了一遍,收好钱后,熄了灯火,心满意足上床睡觉。
两个小孩已经睡着,许双年也早早休息了。周氏屋里的灯火灭掉后,整座院子都十分安静。
又过片刻,确认屋里的人已经睡熟后,有一道身影从后墙翻了进来。
第23章 陶记酒楼
这人的动作十分轻巧, 翻进来后落地的声音和一片树叶落在地上差不多,屋子里的人都没察觉。
他像是很熟悉这个房子的构造,轻手轻脚摸进厨房, 谨慎拿出一些东西果腹, 喝完热水, 重新把东西都放回原位,去门口的一间小屋子里睡觉。
这屋子不大, 是许双年用来当杂物房的,里面堆了许多柴火,以及一些买来暂时不用的杂七杂八的东西,还有一些腌排骨和腊肉。
周氏白天把腌排骨和腊肉挂在外面晾晒, 晚上担心露重,收回屋子里放着。
那人缩在柴火后面,满屋子都是腊肉的味道,他嗅了嗅,强忍着睡着了。
第二天周氏早早起来开始忙活, 等到太阳升起来后, 喊许双年帮忙把腊排骨和腊肉抬出去继续晒。
许双年抬着东西, 没来由的朝柴火堆后面看一眼,那里干干净净, 只有看不完的柴火。
周氏诧异, 问道:“年年,柴火有什么问题吗?”
许双年看了一圈, 眉头微不可查的一蹙, “柴火没什么问题, 我在看这些柴火还能用多少时间,现在封城呢, 柴火不好买。”
是错觉吗?她怎么感觉火柴堆后面像是有人移动过的痕迹。
周氏叹口气,也有些忧愁道:“是呢,封城之后感觉做什么都不方便。”
府衙里面虽然说是因为担心动乱才封城的,但是刚开始的一段时间过后,府城的百姓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乱子。
在过了一段时间的平静日子后,见上面没有新的指令下来,便有人胆子大了许多,开始在外面游逛。
听说酒楼正常营业,这几天去酒楼里面吃饭的人开始变多了,许双年琢磨着是不是要去酒楼看看。
一天,周氏早起做早食,许双年听见动静,起身过来帮忙。
“娘,今天忙完后就休息一天吧?听说陶记酒楼里面很热闹,我们全家一起去陶记酒楼吃个饭。”
周氏自从能赚钱后,浑身都是动力,对赚钱这事无比热衷,一点都不想停下。
“你带着小东和小溪去吧,娘就不去了。”
许双年揽着她的胳膊,亲热道:“去嘛,我们一家人很久没有一起出去玩了,再说了,我们做的是吃食这块的东西,肯定要多和其他同行交流学习一下。”
周氏最终同意了。
小东和小溪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
“好耶!”
“我明天要留着肚子出去酒楼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