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何四郎便急匆匆转身走了。
徐秀越怕他钻了牛角尖,再跟戏文里一样考不上跳河了,忙追了一句:“也不用太勉强……”
谁知何四郎头也不回,风风火火回屋看书去了。
张氏的咸菜刚晒好封进坛子里,天就开始阴雨绵绵了,除了何四郎还在用功读书,大家伙都闲了下来。
因着雨势不小,潮气上涌,徐秀越就让何大郎他们将镇上房子的锁头换了个大的,锁好门窗不再去住了。
这些日子家里的几个郎都有了变化。
比如何二郎,在上次识字大赛之后,或许是因为第二天发言讲了下自己的心得,何二郎比以前更积极的参与到家庭活动中了,一天多少也能没话找话跟徐秀越说上一两句。
这也算是敞开心扉了吧。
徐秀越趁着几日的空档安心喝药泡药浴,争取在离开之前,将她的腿脚养好。
连续下了五天的雨,最后一天的时候,何村长找来了,说是村里决定屯粮,只不过一家凑个四五十文,村里再添一部分买些粮食以备万一,问徐秀越可不可行。
这么买,屯粮肯定不够,不过这或许是村长在跟族里人商量后,能够让族人都同意的唯一办法了。
徐秀越据实以告,这么点粮食不足以撑过洪水之后的灾荒,村长没回答,只是沉默了一会,转了话题,问道:
“约莫明日四郎也该启程去府城了,如今我跟青哥儿他爹都走不开,不知道能不能跟你家同行?”
青哥儿?
徐秀越抬头看向村长,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过是同路去府城罢了,都是小事,徐秀越想都没想就道:
“不能。”
第54章 (捉)
笑话哇。
一路颠簸, 要是再对着何书青那个恶心人的玩意,她不得少吃三碗饭?
再说她家四郎刚有学好的迹象,跟这种人接触, 再长歪了她去哪儿说理去?
村长被徐秀越直接了当的拒绝噎了一下。
徐秀越也不再多说什么, 只是淡淡地看着村长,看着村长的脸慢慢变红,然后垂下头去。
想必他应该明白了,徐秀越嫌弃他孙子。
不过想到自己孙子做的那些事, 村长也无话可说,又随便聊了两句, 村长便灰溜溜的走了。
那背影瞧着还有几分仓皇逃窜的意思。
何四郎跟徐秀越去府城的包裹是都徐氏打点的,这时候就能看出徐氏的细心。
衣服放三身换洗,包成小包的盐放上一包以备不时之需,路上吃的糕点、油纸伞等等一系列都打包全了,提前一晚就准备好了。
何四郎自己收拾了下他要带着的笔墨, 晚上,张氏就开始烙肉饼。
去府城约莫要走两天一夜,因着何三郎吃的多, 张氏主厨,徐氏田氏打下手, 三人足足准备了三个布包才停下。
翌日一早, 何三郎驾着牛车, 载着何四郎, 徐秀越骑着毛驴, 三人一行往府城去。
马车慢悠悠地行驶在路上, 他们绕过镇子,先是到了县里。
徐秀越也是第一次来县里, 除了人比镇里多,看起来也没太大的差别,就连地面丝丝升起的血气,也一模一样。
徐秀越皱眉,看来县里也不是个能避祸的地方。
她倒是没想到,一场洪水,竟然辐射范围如此之广,照这样看来,到时受灾面积恐怕不小,若是朝政本就不稳固……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不过,还是先看看府城的情况再说,或许他们所在的朝廷,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三人先去了一趟何四郎的书院,大门紧闭,应该是先生已经带着学生赶往府城了。
何四郎因为要与家人同行,本来也是约着与他们在府城汇合,三人便不再多停留,直接往府城去。
从县里到府城是一段长长的官道,大路很宽,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路上偶尔会有几辆马车飞驰而过,对比着牛车的速度,慢吞吞的。
徐秀越本来也是想雇辆马车,一问价格,只租车单押金就要十两,要是带车夫则这一路三两。
租车行的人还跟她说,如今正是赶考的日子,再没有比他便宜的了。
一句话,让徐秀越歇了继续找的心思。
不过三两银子还出的起,因着是何四郎的考试,徐秀越还是先征求了何四郎的意见。
何四郎当即皱了眉,想都想选择了坐自家牛车。
“不过是多一天的路程,却能省下三两银子,而且牛车比马车平稳,儿子也能在车上温书。”
徐秀越第一次发现,何四郎并不是那种耽于享乐的人,身上还带着抠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