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287)

既然是舆论,那就是永远的只能选一边。此事必将继续发酵,自此往后,整个陇右,极端的情绪将会占领道德高峰,同情弱者的心态会成为所有闻者最强的驱动。

舆竞天择,弱者生存。而出生于世族、执掌中书的她,就注定是那个不会被同情强者。

陆昭深吸一口气,而后踱步出门,问廊下的小侍:“崔娘子住在哪个屋子里?”

陆昭入内的时候,崔映之仍是哭泣,即便如此,她也还保持着一些理性。尽管她与陆昭某些方面必然不能求同,但如此恶劣之事,她也并不觉得是陆昭所为。

陆昭将崔映之的情绪平复了一番,两个人便开始慢慢对整件事进行复盘。贼人进入时间的蹊跷,以及可能的涉事人都讨论过后,对于背后主谋多少也达成了一致。崔映之诚然愤慨,但对于此事,陆昭反倒不能对外人说出魏钰庭任何褒贬之词。

“我想请崔娘子和我一同去崇信县住上一段时日。”陆昭道。

崔映之有些不解:“既然事情已经有了眉目,为何不现在搜集实证以自清,反要躲避出去?”

陆昭顺手倒了一杯茶给崔映之,道:“最终能打倒这些舆论的自然是铁证,但是在此之前,必须要让这些人愿意去听你的铁证。必须将舆论调整到对你我稍稍有利的局面,而扭转舆论的……崔妹妹,那可从来都不是什么理性的举证。”

舆论引发的是感受,既然是感受,那就没有理性可言,而且理性反而是一种累赘。因此舆论战的打法,反倒和普通政治问题大有不同。

“世上芸芸众生,多是泛泛之辈,所思所想,必然片面,但其表达之欲又极为强烈。当一件事情没有发生在他们身边,且和他们利益无关的时候,他们往往都会根据最简单的情绪和最粗暴的方式来下以论断。”陆昭幽幽道,“如今行台的中心是略阳,所有舆论的发酵都聚集在这里,远离此地做一些事情,反倒会有更好的效果。”

魏钰庭,陆昭冷冷地扬了扬嘴角,这场舆论战虽然他占了几乎所有的优势,但他终究是忘了一点。天有日月,物有阴阳,而舆论,天生是女人优势的战场。

“走。”崔映之奋然起身,挽起了陆昭,“去崇信县,必让此獠受辱与同。”

第157章 排调

魏钰庭自后院回到署衙, 背上早已冷汗涔涔,方才太子命他协助刘庄查明此案的时候,目光中的寒意仍让他心有余悸。诚然, 略阳城中那些陆侍中善妒的流言蜚语是他促成,但是崔映之受歹人冲撞之事, 他实在是不知。

他要谋求的是中书之位, 或是暂理中书之位,在洛阳、汉中两大军镇未给出任何答复之前,他所期求的还是陇右权力的一个平稳过渡。

在舆论上稍作打压, 点到为止,抑制陆家与陇右各方合谋串通产生的权力板结, 并且让这位陆中书执掌权柄的时候不突破各方底线,这是他一个寒门出身的太子派应该做到的事情。

像这种命歹人入室为害, 同时得罪两大方镇的做法,他不必为之, 也不屑为之。他静静思量,陆昭不蠢, 略阳城的舆论原本就对她不利, 所以不会为此。另外诸多可能,其中之一就是陆归不平于妹妹失爵,令人报复。陆归看似儒雅平和, 其实手段强硬,当年入漆县诛杀守将梁球,逼迫魏帝表态, 可见枭悍。

“来人。”魏钰庭下令, “车骑将军先前曾请言派亲卫守护中书,如今出了这样的事, 宜速请入境天水,护中书以周全。”

此时犯人已被抓捕,虽然最终论罪如何尚不能知,但是有必要让这位车骑将军趟一趟这片浑水,这样一来,至少能给自己理清整个事情的脉络争取一点时间。现下,他还要随同刘庄一起赶赴襄武,在仓促收拾公文印信时,几名僚属旋即围了过来。

“詹事意欲何往?可是出什么事了?”

魏钰庭心情不佳,然而仍强撑笑脸,应付的同时也多有嘱咐:“太子后院有恶人生事,现已逮捕,我要去襄武协同刘太守审理。这几日署中事务,还仰赖诸位一力支撑。对了,陆中书这几日可有什么举动?”

走之前总要互通一下有无。

其中一人道:“太子离开略阳的时候,陆中书在熊主簿那里要过一些文移阅览,乃是此处职下的部分履历。”

熊主簿熊应裘乃豫章熊氏,家族早已落没,迫入卑流,早先伐吴之战时,太子对江东寒门也多有选任。“他人呢?”熊应裘与陆昭有着同为南人这一层关系,对于陆昭阅览文移之事,魏钰庭有着不小的警觉。

见几人面面相觑,魏钰庭心中有着一丝不好的预感,最终只嘱咐道:“若他回来,速让他写明陆令阅览文移明细,快马送至襄武报我。”说完便大步走出署衙,一边走一边低声道,“但守本分,勿要招惹中书。”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