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肯定是要告诉刘彻的,但不是现在。刘璃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霍光:“霍光你觉得如何?”
霍光声音清冷:“殿下之前在乌伤县做了那么多铺垫,不就在等这个时候吗?”
总算有一个人说到自己心里了,刘璃缓缓勾起唇角,称赞道:“知我者,子孟也。”
子孟是霍光的字。
乍一听到刘璃叫自己子孟,霍光有些愣神。已经许久没有人唤过他的小字了,这个兄长为他起的字。他以为自从兄长过世之后,就再也没有人知道自己的这个称呼。
没想到能有一天,从她的嘴里听到这个称呼。兄长如此看重于她,竟然连自己的小字都告诉了她。
这些年他虽谨小慎微,但终究不过是年过二八的少年郎,也想有一番作为,或可像兄长那样位高权重,却偏偏被刘璃带到了这山高路远的南夷之地,空有满腔抱负却不得实现。
可这几年东海国的发展让他心惊,原本的贫瘠之地,在短短三年时间竟这么快富饶起来。隔壁闽越国的饥荒之灾,只需东海国打开一个郡的粮仓便可解决。可她却煞有其事的将这件事拿到明面上来讨论,只怕这背后少不了有天子的意思。
霍光只需想想,便能想到乌伤县的集市和修路,便是用来应对闽越国的。
老实说刘璃对自己选拔上来的这些官员多少有些失望,居然都没有发现自己大力发展乌伤县的目的。但又能怎么办呢,这些官吏已经是矮子里拔出来的将军了。
建国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呀!
**
刘璃将闽越国的诉求以及自己的建议一起送去了长安,等刘彻的反馈下来时,已经又到了腊月。刘彻倒也信任自己,还真的将闽越国的事情都交给自己来处理了。
彼时刘璃正双手抱着热水袋,舒舒服服的将自己裹在厚实的狐裘,然后靠在摇篮椅中接见会稽郡太守朱山拊,“你给我说说沈御是什么情况吧。”
以沈御对闽越国的态度,让刘璃想不起疑心都不行,所以她这才找来了朱山拊,想要找他问清楚一点情况。毕竟沈御是朱山拊推荐上来的人,他得负责到底。
朱山拊迟疑了一下,便也没有隐瞒:“回大王,沈御其实是闽越人,他……”之后朱山拊倒是知无不言的将沈御的身世如实的汇报给了刘璃。
知道沈御如此身世,刘璃一时间脑袋有些转不过来,她目光瞥向身旁冒着冉冉青烟的热水壶,只道一句:“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朱山拊抬手拜礼后退下。
水壶里的水咕噜咕噜的翻滚着,刘璃听着声音陷入了思索。想不到平时看上去老实巴交,云淡风轻的沈御,竟然还有这样凄惨的身世。那东越王余善也太不是人了,看上人家姐姐,强迫人家就算了,最后居然还杀了人全家。
如此深仇大恨,沈御竟然可以忍耐十年,倒也算是个人才。据说朱山拊所言,当年沈御的姐姐在刺杀东越王余善失败之后并没有死,而是被余善关在了后宫中。如今十年过去了,也不知沈御的姐姐如何了。
桃枝捧着青柚色的杯子进来,跪坐在刘璃身边:“公主,这是奴婢秋天晒的菊花,要不要给您泡一盏菊花茶?”
刘璃瞥见她手中的杯子,微微颔首:“好啊,你这杯子从哪里找到的,颜色倒是不错。”
桃枝道:“是从各县送上来的礼单中找到的,好像是钱塘县的。”
她接过杯子在手中把玩,只觉得这个杯子烧制的很精巧,暗想着钱塘县在未来应该是属于杭州的,毕竟这个钱塘让她想到了未来的钱塘江。
别看会稽郡只有二十多个县,但地方真的很大。刘璃之前巡查的时候,看见很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的,只能感叹这个时候是地多人少。
桃枝将菊花茶泡好了放在刘璃的手边,刘璃则拿起了刘彻发给自己的密令看了又看,心中大概有了一些想法。
闽越国的事情不能拖,若是拖到了那东越王野心膨胀,自立为帝的时候,可真的要兵戎相见了。到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她叫桃枝去给自己研墨,决定给闽越国的两个君主各写一封信去,随后安排使臣出使闽越。这个使臣的最佳人选,非霍光莫属了。
倒是沈御听说刘璃要安排使臣出使闽越,还主动请缨,却被刘璃一口回绝了。她既然已经知道了沈御的身世,就不能让他胡来了。沈御想要以使臣的身份回闽越,最大的可能就是刺杀东越王余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