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再往古时候说的话,在战国时代,会稽郡是属于吴国的地盘,吴国的国都正好就是苏州。
也不知道这个吴国的王宫还在不在,如果在的话,她就可以不用修建王宫了,将钱财省下来去发展民生经济才是最重要的。
这么一个鱼米之乡,不好好发展农耕实在是浪费了。
马车一路颠簸行驶缓慢,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后,刘璃总算从长安抵达了会稽郡的郡治所在吴县,也就是未来的苏州。
吴县的县令和会稽郡的郡守一样出来迎接刘璃,这两人显然没想到,刘璃最后会选择在会稽郡定都。让刘璃没想到的是,会稽郡郡守居然看着还挺年轻的,看样子三十岁出头的年纪,而且一身长衫非常的儒雅。
真不愧是江南宝地啊,刘璃有点期待这里发展好了之后,才子佳人倍出的场面了。
会稽郡郡守恭敬的将刘璃迎去郡守府:“大王先在郡守府歇下,待王宫建好之后……”
刘璃打断他:“建造王宫什么的,先不着急。”她沉吟片刻道:“我没记错的话,这儿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地方,对嘛?”
郡守连忙点头:“正是。”
“那吴国王宫在何处?”刘璃顺口问了一句。
会稽郡郡守微微一愣,而后道:“当年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灭了之后,吴国王宫就已废弃,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早就成为一堆废墟了。”
刘璃一时沉默,叹了一声道:“你就当我没问。”看来这王宫是非建不可了。
于是她也不客气,暂时先在郡守府住下,让郡守去安排人看风水选址建王宫。她则招来霍光等使臣,商议一下日后东海国的发展问题。
东海国五个郡,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会稽郡了,其次是豫章郡。这五个地方除了豫章郡,其他四个刘璃都去看过了。豫章郡旁边临近长沙国和南越国,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但不管是哪个郡,给她的印象就只有一个字:穷。
或许真的应了那句,山高路远地方偏僻,作为郡治所在地的县,都看着非常的落魄,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不应该是这样的啊。
刘璃还记得,汉初各诸侯可以自己制造钱币的时候,吴王刘濞时最有钱的诸侯,因为他的封国内是有铜山的。
怎么现在才过去几十年,就穷成这样?
仿佛看出了刘璃的疑惑,会稽郡守苦笑道:“大王,如今矿山都被陛下管控,别说我们这些郡县了,各地诸侯也都越来越穷了。”
他顿了顿又道:“而且我们会稽郡因为和闽越国靠近,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军力在边防上,百姓们收成上来的粮食,都要供养将士们。”
不仅如此,前些年陛下讨伐匈奴,全国都要给予支持,这才导致了他们这些对于中央来说的偏远地区,越来越穷。
难怪会这样啊。
刘璃听罢扬了扬眉,开口道:“给我一点时间,我会让东海国彻底富起来。”
第240章 摊丁入亩
《汉书》记载:会稽东接于海, 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领二十余县。
从会稽郡守给刘璃呈上的会稽郡舆图来看, 会稽郡共有二十六县,二十万三千零三十八户人家,共计一百万两千六百人。
从她之前巡游过来的情况来看, 会稽郡的人口还是蛮多的。她大概看了一下这份户籍名册,顺口问道:“这份统计是什么时候做的?”
郡守思索片刻回答:“此统计是两年前所作。”
大汉的定户律法是每三年统计一次,将各户占有的土地以及财产登记入册, 当作征兵,赋税的依据。而且这个时候的户籍是人口、土地、赋役三种册籍的合一。估计日后查阅起来, 会非常的麻烦。
户籍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关系着政权统治和赋税。封建社会前期,也就是当下这个环境,世族豪强与国家争农民人口, 荫庇丁口的事情常有。再加上役重于赋,百姓流亡,造成了户籍失实。
所以如今刘璃就国之后,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举措就是普查人口,完善户籍制度。
她大概查看了一下目前的户籍册,只觉得这些记录过于混乱, 甚至还有涂改和数字不清的情况, 看得刘璃脑仁疼。
不过她日后既然需要更改户籍制度,那这些东西应该也没什么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