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儒生用许负举例,便又有人反驳:“就算有这么一位女侯,她也不过是列侯,并非诸侯呀。”
一旁又站出来一个臣子道:“许负可为列侯,东海长公主为何就不能为诸侯?大人是觉得咱们的东海长公主不如许负吗?亭侯许负只是会给人相面算命,可咱们的公主是得到天神认可,并且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福祉的!”
“论能力,我觉得公主殿下远超许负。公主是陛下和皇后唯一嫡长女,赐封诸侯合情合理。”
一番口舌之争后,旧儒臣显然说不过新儒生,再加上这已经是天子决定好的事情,他们也只能认输,绝口不提公主封侯一事。
刘彻淡淡的瞥了众人一眼,侧头看着刘璃道:“没想到阿璃的拥护者还挺多。”
刘璃一脸坦然的看向刘彻:“女儿觉得他们是在拥护父皇的旨意。”
刘彻挑了挑眉梢,倒也没再说什么。
之前刘彻一直不立太子,朝中的大臣们还有各世家族也不好站队投资。虽然两个嫡皇子都是皇后所出,但太子之位只有一个,万一他们押错宝就麻烦了。
于是大家一合计,不如投入东海公主门下。
东海公主是两个嫡皇子的姐姐,以后不管哪个皇子成为太子或者继承了皇位,东海公主永远都是皇帝的姐姐,所以选择支持东海公主准没错。
归去的途中,帝后乘坐一辆车辇,公主皇子们各自乘坐车辇。刘璃上车的时候,刘闳不知何时走过来向她作揖致谢:“阿姐,多谢。”
他怎么也没想到,刘璃会说服父皇,将齐地赐予他当作封国。关东一带,齐国土地肥沃东邻大海,城郭也非常大,单是临淄城就有十多万户。
她似乎真的有将自己当弟弟。
刘璃侧头看了看他,弯唇笑了笑:“不必客气,以后你就是齐王了。”
刘闳想到刚才父皇竟然也给她封了国,只是封的地方是不是有点太偏僻了?已经和南夷之地靠近了。父皇予她殊荣封她为王,为什么不给好一点的封地,却偏偏是山高路远的南夷之地?
不过不管父皇是如何心思,恐怕也轮不到自己来揣测。刘闳收敛心神,低笑着说:“那臣弟以后是不是也要唤阿姐为海王?”
刘璃脚下一踉跄险些跌倒,海……海王?
她嘴角抽了抽,一本正经的纠正道:“是东海王,不是海王。”
害,父皇怎么给自己的封国定了这么一个名字?
刘闳不明所以,但是听到她强调的话,他亦从善如流的唤了一声:“东海王。”
刘璃:“……”emmm,怎么说呢?这个称呼还是有一点点奇怪呢。
**
历史上的刘旦和刘胥,因为母亲李姬不受宠,所以他们两人的封国都是跟在受宠的刘闳后面捡来的。
历史上的刘旦被封为燕王,封地燕国(今北京)在大汉的北边,紧邻匈奴且土地贫瘠。
而历史上的刘胥则被封为广陵王,地理位置大概就在现代的扬州广陵区,也是一个非常小的侯国。
今时不同往日,这个时空的刘胥和刘旦变成了阿娇的儿子,并且刘胥还被册封为太子。
刘旦被封为赵王,赵国虽然没有刘闳的齐国地广,但是都城邯郸靠近洛阳,是距离长安比较近的诸侯国。
如果说不好的地方,可能就是历代赵王的下场都不怎么好。
大汉成立以来,第一任赵王是鲁元公主的丈夫张敖,后来谋反被除国。
第二任赵王则是刘邦和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被吕后毒死了。
第三任赵王刘友被吕后幽禁至死。
第四任赵王刘恢殉情自杀。
第五任赵王刘遂参与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兵败自杀,国除。
如今刘旦被封为了赵王,但是因为他才七岁,而且身体还不太好,所以可以继续留在长安不用去就国,等到了年纪再去也不迟。
遥想当年,刘彻四岁被封为胶东王,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所以他对刘胥还是寄予了一定的厚望的,希望日后在自己的亲自教导下,他可以变成和自己一样优秀的太子。
回到未央宫后,阿娇特意留住了刘璃,似乎有话要对她说。
刘璃猜到阿娇可能要和自己说关于自己要去就国的事情,对上阿娇担忧的眸子,刘璃笑道:“阿母,去诸侯国的事情,是我主动向父皇提的。”
“为何?”阿娇不解,她要去诸侯国便算了,怎么偏偏是在那南夷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