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封太子、皇子一事事关重大,不仅三公九卿要皆数到场,还需要宗正官吏前来给受封的皇子更改名籍簿。
宗庙前,凡秩为二千石的官员皆已到场,众人相互作揖表示友好,趁着今日的主角们还没到的时候,低声议论了起来。
有些在感慨天子总算愿意册封太子了,有些则一脸担忧的说了昨日准太子刘胥无故踢死了宫女的事情。
刘胥小小年纪就如此暴戾,也不知日后会怎么样呢。
唯独站在众人前面的几个宗正,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为难的表情,好像今日的册封会让他们很难做一样。
快到时辰的时候,帝后携几个皇子和长公主抵达了宗庙前。官员们纷纷给帝后让开道路,而后抬手低头弯腰作揖,向帝后及皇子公主拜礼。
刘彻和阿娇走在最前面,身穿玄色绣着赤红色线纹的朝服,端庄又大气。刘璃走在两人身后,亦身穿玄赤色曲裾宫服。她后面是刘胥和刘旦两兄弟,再后面跟着的事刘闳。
一大家子慢慢走上宗庙的台阶,一步一步登上高处。礼官上前宣读了一些话后,册封仪式也正式开始。由御史大夫张汤上前宣读册封旨意,封刘胥为太子,刘旦为赵王,刘闳为齐王以及……长公主刘璃为东海王。
旨意读完,群臣哗然。
册封刘胥为太子,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可册封公主为王这是什么操作?
站在一旁的宗正表情麻木似乎一点也不意外,显然他们早已经知道了,并且还和天子反对了,但是反对无效。
陛下执意要封公主为王。
就连阿娇听到这份旨意时也惊住了,目光惊讶的看向刘彻以及刘璃,看着阿璃并无意外的神情,阿娇不禁沉了沉眉心,搞不懂他们父女在搞什么。
站在刘璃身后的刘闳也惊讶的抬眼看向她。
宗正上前从张汤的手里接过圣旨,随后按照旨意将受封的几个皇子公主的名字填上名籍簿。
最后几个人再进入宗庙内参拜一下三皇五帝以及大汉之前的几个皇帝,这个事情便算结束了。
趁着帝后以及皇子公主去祭拜的时候,以丞相为首的人连忙拉住宗正询问:“陛下册封东海公主为诸侯是怎么回事?难不成陛下要让公主去就国?”
“这么大的事情,你们怎么不阻止陛下?哪有公主当诸侯的道理?”
“公主为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呀。”
几个宗正互相看了一眼,纷纷苦笑道:“你以为我们没有劝过陛下吗?能说的我们都说了,可陛下一意孤行,我们也没办法呀。”
当今天子是什么脾气众人都是清楚的,他若是想要达成的事情就一定要达成,谁来劝都不好使。
刘彻这次只是提前通知了宗正,打算册封刘璃为诸侯王,就是懒得再听臣子们反对的声音。面对宗正的质疑,刘彻直接说:“朕之阿璃绝不输任何男儿,抛开男女性别不说,她难道不能为王吗?”
宗正们突然无话可说,仔细想想这十几年来,公主为大汉带来的东西,他们也是受益者。
如果不是公主带人做出了蔗糖,菜籽油、铁锅等等东西,他们至今都不知道食物的多种烹饪是这么的美味。还有方便书写的纸张,冬日里保暖的羽绒服以及棉服等等。
更重要的是,东海公主身后有天神庇护,别说是诸侯王了,就算让公主当储君也是有资格的吧。当然了,后面这个当储君他们也只是想想而已。
在场的臣子们几乎都受过刘璃的恩惠,小到美味的食物,大到提拔之恩。所以当圣旨发出之后,他们虽然也会议论并不会真的出言阻止。
不过也有一些儒臣,等帝后从宗庙里祭拜出来后,便直言不讳的开口反对:“陛下,历朝可没有女诸侯的先例呀,请陛下收回旨意。”
话音一落,倒也引起了不少的议论声。
“大人此言差矣。”又有一儒生站出来道:“我大汉便有一位女侯,只是大人不知道罢了。”
众人都看向儒生,那儒生先卖了一个关子,在众人面前来回走了两步后,才开口说:“不知道诸位大人可知道鸣雌亭侯许负?”
听到这个名号,许多人瞬间就反应了过来,这位鸣雌亭侯许负,不是大汉开国第一女神相吗?
儒生:“亭侯许负在秦末时便久负盛名,她曾为高祖皇帝看相,认定高祖皇帝就是未来的真龙天子,后来高祖皇帝果然成了我们大汉的开国皇帝。高皇帝登基之后,便册封了许负为鸣雌侯,甚至还赐了封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