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凉点点头:“嗯,你还记得陶宁吗?”
裴词略微坐直了身体,点头。
陶宁是当年西州之乱的边关流民,未战乱时,是青都府一名秀才。
他不会打仗,更不会其他,遇难时几乎濒死,谢凉与裴词于他有一饭之谊,后来陶宁醒过来,裴词与他攀谈才知道,他十分有才华。
且因为他生于式微,于民生一道的见解十分独特。
只是北疆做官的门槛有些高,除世家子弟,便只有被举荐的人,受到重用的几率大些,因此虽有科举存在,但少有出头之人。
除此之外,北疆科举的科目十分庞杂,民生兵法,射艺辞赋,缺一不可,虽能够保证选拔出的的确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可数量极为稀少。
简单来说,华而不实。
裴词翻到策论的署名之处,看到是陶宁,抿唇轻笑一下:“你想分设不同科目?那便不能只有一个考官,是否还需要主考官?”
谢凉点点头:“嗯,我想,像你从前说的,将科考分为不同种类,每个种类设定关联科目,用来选拔官员,除此之外,不论出身。”
裴词看着谢凉,回忆一下才想起来,他当年应当是偶然同谢凉讲过另一个世界的考试模式。
如今看来,皇帝不仅记得,还很认同。毕竟北疆等级分明,对门第看中十分严重,谢凉想做这些,其实并不容易。
裴词突然明白这段时间诸位朝臣为何明里暗里找谢凉麻烦了,又为何暗地里去搅动安南王府的风云。
谢凉此举,虽未明说,但已经令他们感觉到危机。
但好在当初谢凉重新登基时便肃清了不少不能用的人,如今留下来的,虽一时不好说通,但久而久之,总能慢慢安排。
也难怪谢凉急着对付齐盛,他有兵权,且封地不在上京附近,在他日益不安分的情况下,想闹出什么乱子,实在太容易了。
只是他的兵权来的特殊,当年他无功无过,父亲却是个绝顶聪明人,临终前,用全封地的粮食给他换了一个出路。
谢凉不好动他。
裴词拿着陶宁的策论,想着齐盛,脑海中好像忽然串联了谢凉近乎偏激的所作所为,只是仍然不解。
没等他想明白,耳旁忽然啪嗒一声响。
裴词回过神,便看到谢凉皱眉看桌上的东西。
裴词探头过去看了看,看完后忍不住顿一下。
是一个汇报地方事务的贴子,但是是这么说的,大概意思是:
今年的收成很好,臣今日吃了足足三碗饭,都是大米饭,啊,这都是陛下您治国有方啊,我才能吃上这么棒的米饭!大米饭真好吃!不知远在上京的陛下也吃着这么好吃的大米饭吗?
理论上来说,这的确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地方的情况,并且还是很不错的情况。
但从谢凉额头突突直跳的青筋上来看,他已经十分不耐烦再看这样的东西,笔都不要了。
裴词怔一下,下意识觉得应该说什么,但是没有想好,便下意识道:“你没有自己的大米饭吗,为什么要想他的?”
谢凉闻言,沉默了一下,目光开始变幻莫测。
他看一下裴词,神情有些奇怪,最终没说什么,把扔出去的笔捡回来,写了一行字。
裴词探头过去看了看。
他写道:我没有自己的米吗,为什么要想你的?
作者有话说:
谢谢大家~
第20章
皇帝近来有些奇怪,这是裴词听江林生闲聊时说起的。
“大人。”一边给裴词倒着茶,江林生的模样看起来心事重重,神情相当纳闷,“依您看,陛下近来心情是不是不好?”
裴词有些奇怪,放下书看他:“哪里不好?”
他觉得谢凉心情其实还不错,上朝时间比以前短很多,不发脾气了,水果盘也摆的越□□亮。
江林生闻言目光变得奇怪起来,他看向裴词,确定他是不是说反话。
等到确定裴词确实是这么想,他摇摇头,唇角忍不住弯一下,“也不是这样,其实老奴也觉得纳闷,江远这兔崽子,这几天总问我。”
江林生在把江远当半个徒弟培养,这裴词知道这件事,闻言面色变得认真起来,询问道:“可是有人问他什么了?”
江林生摇摇头,又点点头:“对,不少人私下找他,都被他拒绝了,我问了好几句,才说是因为陛下近来说话有些奇怪,似是生气了,又不像。”
这描述有些奇怪,裴词偏头,有些好奇的看他:“这话怎么说?”
江林生便道:“说是陛下近来批折子时,和以前不大一样,总写些让人很不安的话。”
折子……不安?
联想到什么奇怪的和自己也有关的东西,裴词目光移开,神情变得奇怪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