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奶包落入魔掌以后(366)

作者:藻荇于池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可我瞧着未必用得上……”

“唉!”戴齐天陪他叹气:“大哥也不容易。”

三天前,厉海和戴齐天进满州里边,假装欧州记者,上门采访东瀛军官与华裔太太的幸福婚姻生活。

不过那位与符季梧结婚的小村少佐一开始并不信赖华裔面孔的厉海,拒绝得相当干脆。

好在厉海急中生智,表明自己不仅是旅英华裔,还是一位满清贵族后裔,此次来满州采访,其实有寻根访祖的情怀在里面。

这样一讲,两方就亲切多了。

厉海会讲满语,说自己原名叫哈嘶虎努达海,父母都是正白旗人,大清宣统元年时,祖父送他的父母赴欧洲游学,学习西洋先进文化。

宣统三年大清帝逊位,他父母就此留在欧洲定居,后来他和他兄弟姐妹均在国外出生。

如今听说满州国复僻,一家人才想回来看看。

厉海从小到大不擅撒谎,但他这段谎话里的事情大半真实,比如他爸被他爷送去欧洲留学是真,他额娘正白旗出身也是真。

而且清末革新派鼓吹“施夷长计以治夷”,很多贵族子弟被送往工业体系发达的欧洲游学,更是真得不能再真。

只调换其中少许细节,讲出来的故事别说东瀛军官挑不出错,连厉海自己都觉自己说的是大实话。

东瀛军官为此还打电话向上峰请示一番,合计之后决定接受来自欧洲记者努达海先生,登堂入室对其进行采访。

符季桐的姐姐第一眼看见厉海就觉有点眼熟,但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这人。

相谈半天后才想起来,这不是以前总跟她弟打架那个燕京少爷么!

随后符季梧盛邀厉海留家里吃晚饭,并主动请厉海在她生活的宅院里多拍一些日常照片。

小村少佐看太太如此懂事配合,自然乐于将自家夫妻和谐的一面经由外国记者手笔多多宣扬。

于是厉海在小村少佐家又是拍照又是写访谈稿,呆了整整两天。

小村少佐身负军职,中间难免出门做事,厉海和符季梧也因此偷得少许余裕单独对话。

厉海起始没敢说符季桐已然故去,只说受其委托,来探望符季梧。

然而符季梧极其敏锐,厉海话音未落,她已掩面落下泪来。

“不必骗我,阿桐肯定出事了……

否则你一个富家少爷,绝不会冒险化名违造身份,只为来见我一面。

……阿桐是不是已经不在了?”

符季梧努力压抑悲声,忍得浑身发抖,哽咽追问:“是不是中野优泰害死他了?”

第245章 :配不上你和喜欢他是两码

因担心小村少佐随时回家,符季梧只能强忍悲痛,用最简炼的语言将他家遭遇始末讲给厉海听。

符家世代在沪城做种子生意,买卖不大,但衣食无忧。

沪城开放国际贸易之后,生意才越来越好,因为国外选育的新型优良种子都会从这里上岸。

符季梧和符季桐的父母,就是搭上了这一波外贸风口,他们从北美农业大国进口豆、麦、玉米、番茄等高产粮蔬种子,再转手卖给周边各省农庄。

虽然这些年军阀割据战火燎原,但越是打仗,高产早收的进口种子需求量越大,符家的买卖反而在这些年持续走上坡路。

从前周边农户最多赶辆小马车进货,随着军粮缺口渐大,占山为王的地方执政集团为使土地增产,会强制要求他们的农户种植进口高产粮。

一时间进口粮种供不应求,至早夏末时节甚至需要雇大卡车往临省各地送货。

而沪城外贸正做得如火如荼时,有些商品却被明令禁止对外输出。比如消炎、镇痛、止血类的战地急救药品。

符家夫妻出事前,有外省抗倭军阀悄悄找上门,希望将一些急救药品夹藏在种子车里运出沪城。

在对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开出丰厚报酬之后,终于说服符家夫妻点头。

由于药品交接每次都更换地点和接头人,而且为保证最高安全性,接头信息只在半路上传递。

所以秘密带药送货的事情无法假手他人处理,每次在车上夹带急救药,符家夫妻都得亲自押车。

这件事他们具体做了多久,梧桐姐弟俩也不清楚,直到符季桐读大二那年,他们父母在一次押车送药途中出车祸。

不过虽然当地报纸刊登出来的消息是“车祸”,真实情况却是夫妻俩被东瀛军方秘密羁押。

符季梧和符季桐分别从沪城与燕京奔赴车祸地,为父母处理后事。

结果当然也被东瀛人逮捕。

他们姐弟俩被送到满州集中营时,父亲已经受酷刑折磨至死,母亲也被打得不成人形。

对符太太进行最后一轮审讯的人正是中野优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