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油灯中放着什么,小小一戳很耐烧。这东西很久远了,宁宸渊醒来的时候就在那里了,近千年都未枯竭。
四周的长明灯依旧敞亮着,灯火将墓内的浊气一点点吞噬而灭,而墓内流入的新鲜空气却与之前的味道不太一样了。
墓顶上那副雕刻的一方八卦镇邪图的石板被人拆了下来,放在一旁的角落里。
整个正殿有些面目全非,完全不是宁宸渊记忆里的样子。到处乱七八糟堆着器具与冷焰火用过的管子,乍看有些像是考古发掘现场。
宁宸渊皱了皱眉心,他完全不明白魏霁阳这到底玩的是哪一出。
整个正殿中都没有他们两人的身影,可玉佩上的气息的确是从这里传来了。
宁宸渊时刻戒备着四周,提着佩剑的手指紧了紧,走近了一些。
他这时才发现整个活水水道中已经已经完全干涸!
水道下,是极深的空旷沟渠,还能依稀看到一些水迹退却后留下的淤泥。
而原来一泉活水绕石棺成“囬”形,在水流退却后居然并不是这个形状。
在活水绕棺的四周,按北斗七星方位上,逗弄放置着一座石棺。
没了水流覆盖的沉滩中,支撑着七星棺椁的下面,是一座座直插入潭底的石台。
这七座石台围绕在自己所躺的那口棺材四周,可与之不同的是,在石台的另一个方向上,还有一座石台的存在!
这座古墓中竟然存在着第九座石棺!
宁宸渊怔在当场,双眼瞪如铜铃,死死的盯着水道中那处石台。
石台之上,是一副被锁链锁住的石棺,而上面的锁链正是连在活水绕棺的七座石棺之上。
水道内的石制的棺椁是按照祖制的格局分为内外两层的,外面的套棺叫椁,内里的小棺材才叫棺。
最外层的套棺像是被烟油熏过一般的,通体全黑,附着着一层黑色的油脂。
只能依稀看见套棺之上雕刻着一幅幅铭文鸟兽的图画,阳文浮雕在棺盖与棺身上,而在椁的四周坠满了无数枚道教的镇魂铃。
这镇魂铃与宁宸渊自制的噬魂铃外形是极为相似的,只是要小上许多,可它的功效却与噬魂铃是不同的。
铃为风音,有摄魂镇魄之效。
宁宸渊的噬魂铃只是以蛊虫馋食掉外泄的煞气,而这些椁身上的镇魂铃却只有镇压之用。
这东西宁宸渊也可以制成,可哪怕积他平生所能也打造不了如此多的物件。
光看这些铃铛便是妥妥的大手笔,由此更可见里面的“东西”不是寻常的妖物了!
石棺旁边的地上有着好几条碗口粗的锁链,横七竖八的散落在一旁,甚至还有些链扣的残渣掉在一旁。
这些应该是之前捆住棺椁所用,还有些在依旧挂在套棺上。
石棺是被打开着的,棺盖被推在了一旁。
棺材里铺着一层已经腐朽了的黄绸,上面有一处物件压过的痕迹,可整个棺内空空如也!
显然,魏霁阳将内里的东西取走了!
而宁宸渊还无法根据形状来判定里面到底是什么。
宁宸渊站在水道上边,目光凝在了下面石棺,久久不能平静。
自己活了千年,这个古墓自己也是几进几出,可他竟然还没有魏霁阳对这座古墓了解的多,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第104章
看这座石棺周围的格局,与其说像是一处玄天井的样式,或许更加贴近闽南那边的围楼样式。
石棺落在最下面的台子上,竟与宁宸渊此时所处的位置还有个五六米的高度。
若是放满水的时候,这里是完全看不到的,也就是在上方“囬”型水道上的角落,一处沉潭罢了。
水潭大约一间屋子的大小,周围都是用着石板贴的石壁。
每一块青砖上,都刻绘着一些符号,像是道家的符文样式,宁宸渊认识一些,却并不完全都看得懂。
这座沉潭内没有修建楼梯或者其他可以下去的地方,下面被人安放了一把极为结实的工程梯。
宁宸渊眼神闪了闪,从一旁的墙壁上取下一盏长明灯提在了手上,一步步缓缓迈下了梯子。
一路下去,宁宸渊匆匆的看过石壁上的刻绘铭文,全是镇魂锁魄的符咒,大抵都是相同的循环。
宁宸渊的手指摩挲过石壁上,突兀的发现一块石板与其他石板是不同寻常的。
石板只有铜镜大小,上书一段古书的文字。
宁宸渊将油灯贴近看了看,上面是用篆书按阴文方式雕下的文字,字数不多短短两行。
书法的格式是极为工整的,连刀工都是大家的手法。
【皇天庇佑借穴锁妖,天怜垂鉴永沉暗水】
短短十六个字,满满是惟愿的祝祷,而后的落款上,为提是何人所造,却有一枚印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