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青玉案+番外(84)

作者:沈鱼藻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从军以来,因为是个读过书的人,战友们都戏谑地喊他“秀才”,经常找他帮忙写家书,他来者不拒……帮外人写了那么多封,自己却从来没有写过。

他非但自己不写,也怕收到家书,怕家里人在信里告诉他祝青青已经走了。

只要不知道她走了,他就可以幻想她还在。医院里这封家书,是他从军十一年,写给家里的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信上只有一句话,是同岳汀兰解除婚约:

汀兰:我心枯槁,不愿误你,放你余生,望自珍重——方廷玉。

他不愿意以岳汀兰未婚夫的名义死去,无论祝青青要与不要,他都已经把今生暗许给了她。

方廷玉命大,这次伤口感染没有要了他的命,就在他艰难地挨日子等死的时候,医院弄到了一批盘尼西林,及时拯救了他。

他的病情反反复复,在医院治疗了很久,才终于痊愈返回战场。

后来,在一次战役中,他被日军俘虏,原以为会死,但很幸运地被一支八路军队伍解救了,他于是加入了这支队伍。怕给家里人带去麻烦,他越发不敢往家里寄信了,就让他们当他死了也好,反正那时他和战友们每天都做好了会战死的准备。

他实在是运气很好,虽然十一年里受伤不断,也有几次险些真丢了性命,但他到底没有死,历经万千磨难,最终还是活了下来,活到了战争彻底结束、回乡的那一天。

一九四九年冬天,已经三十三岁的方廷玉回到徽州。

冬景萧瑟,归家的战士内心凄凉,近乡情更怯,每靠近家乡一步,他的脚步都变得更加沉重。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光秃秃的树和盐粒子一样的雪,方廷玉想起十六岁那年,和祝青青一起去泾县避暑,午后一起在山上散步,她念过一首《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归来的士兵啊,当初离家的时候,还是杨柳依依的季节,如今回家路上,却只看见漫天飘雪。时移世易,一切都变了模样,他的心里实在有说不出的悲伤。

到徽州城外时正是清晨,天蒙蒙亮,阴天,整个世界一片灰白,古城的居民们还在沉睡中,方廷玉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慢慢走,蓦地想起,曾经祝青青给他看手相,预言过:“我看出来你以后能心想事成建功立业,当上为国为民的大英雄。胜利归来衣锦还乡,全徽州的父老乡亲夹道欢迎……”

他走到方家大门前,想起这大门前的青石路,他曾经无数次骑着自行车载着祝青青驶过;他跨过大门朝里走,经过佛堂,脑海里闪过的画面,是那年夜里两个人一起在佛堂罚跪的情景;转进后花园,看见西花厅,想起当年祝青青曾在这里给自己勾过脸……他踏着咯吱咯吱的木楼梯上了绣楼,推开窗,看到窗外不远处湖心的戏台,恍恍惚惚里,仿佛看见有人在戏台上唱那出《花田错》……

怎能忘记祝青青?

他离家这些年,方家遭逢巨变。

二叔和二婶都过世了,滑稽的是,二婶一心求子,最后竟是死于难产。二婶死后,二叔越发精神萎靡,终于有一回喝醉了酒,夜里失足跌进池塘,天亮后才被人发现,捞上来早已没了气息。夫妻两个留下一个儿子,取名小顺,寓意人生平顺。

方小顺今年八岁,是岳汀兰一手带大的。二婶死后,岳汀兰便以二婶娘家侄女和方廷玉未婚妻的名义住进了方家,帮忙料理家务,照顾方小顺。

多年不见,岳汀兰也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她不再是方廷玉记忆里那个圆润娇憨的小女孩儿,而已经是个清瘦、安静,镇得住场面,举止有条不紊的成年女人。

两个人相对着坐在绣楼里,方廷玉问:“那年我的家书你没有收到吗?”

岳汀兰点点头:“收到了,但我有自己的主意。”

她有自己的主意,她就是认定了这个人,哪怕他喜欢的是别人也好,她就愿意等他,哪怕等到天荒地老。

又是长久的沉默。

最后,方廷玉还是忍不住问起:“祝青青……”

岳汀兰转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取出一封信,递给方廷玉:“她走之前,给你留下了一封信。”

信封已经泛黄变脆,方廷玉慢慢抽出信,写在信上的字一点点显露出来,只有很短的一句话:各在天一涯,余生自珍重。

好吧,你在巴黎,我在徽州,那便各自珍重吧。

方廷玉回到家第二天,岳老三登门,和他商量岳汀兰跟他的婚事。

“不能再拖啦,汀兰今年都三十一岁了。这些年你生死未卜,不是没有人去我们岳家提亲。但汀兰这孩子是个死心眼,一心只等你,她帮你管家,帮你带大了小顺。为了这个,她听了多少你们方家旁支亲戚的冷言冷语。你不能辜负她,否则,要受天打雷劈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