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凉的井水带走了暑气,林玉珠从大菜篮子里拣了一些豆角出来,坐在灶房门口掰豆角。
“话说,刚才见着一个香港来的款姐,她怎么跟知青一块住?”
宋毅一听就头疼,心里又有点别扭的高兴,“县里送来的,上赶着要来吃苦,还搭了一辆摩托给生产队。”
来龙去脉不清楚,大队那边也没说。
完全不能理解这些有钱人的想法。
想吃苦哪用得着送来乡下,直接给她一把柴刀,去县郊砍三天柴,不给吃饱,苦得够够的。
林玉珠意外地扬扬眉梢,“哟?真的啊?那行啊,待多久?”
在自行车都能成为结婚三大件的时代,摩托可算是一件常人无法拥有的稀罕物。
一说这个,宋毅满脸复杂,“说是只待到割完稻。媳妇,你说他们图什么,搞不懂。”
林玉珠噗呲一声笑出声,“花钱买乐子呗,那姑娘估计是被人下套整她呢。你这人眼里揉不得沙子,但她不一样,到时候别太难为她。”
不看僧面看佛面,人家是来体验农民生活的,好歹捐赠了一辆贵重物品,就怕她家宋钢铁一根筋。
也就七八天时间,松松的放过去,皆大欢喜。
宋毅眼睛一瞪,“那不行,在我生产队抢收的时候,没人可以掉链子!影响别人生产积极性,这叫害群之马!”
这是原则,没得商量!
林玉珠无奈呼出一口气,抱着小筛子蹭过去,软了语气。
“那这样,到时候让她跟着咱们家干活,人交给我,好吧?那不是还有四个知青么,到时候够你恼火的,我这边你就别管了,好不好?”
嫁给生产队长,帮他分担一些总是要的。
晚上还得过去看看那几个知青,适当安抚一下情绪。
“哼,说起那几个就来火。我给她们送柴火去。”
宋毅把掏好的米倒进锅里,盖上锅盖大步流星往外走。
第353章 非掀了你家桌子
林家姐妹今天没去参加收稻花鱼劳动,所以中午的饭桌上没有鱼。
茄子在夏季基本不会下桌。
老品种茄子长椭圆形,有瓤。
林玉珠最常法就是把一个茄子对半切开再对半,焯水煮熟捞起,蒜末青红辣椒末炒香,茄子下锅翻炒调味加水煮入味。
村里的妇女也是这种做法,甚至不放油。
林玉兰回来得晚,正赶上吃饭。
往桌上瞟了一眼,茄子、丝瓜、南瓜、豆角。
幽幽叹了一口气,“好不容易没看见鱼了,怎么又是这几样…我家大傻子昨天拎回来的那条肉呢,包饺子也没用完啊。”
“咱家菜地有什么菜,你又不是不知道。总共三斤多的肉,你准备两天吃完么?今天又没什么体力活,吃那么好干什么?”林玉珠淡定反问。
什么家庭敢天天吃肉…
油渣都得省着吃。
肖东明看自家媳妇一脸怨念往穿堂门那边走,又好笑又心疼。
“姐,要不晚上做个辣椒炒肉吧,下饭,她爱吃。我过几天再去买点肉回来。”
“你就惯着她吧,生活太高调不好。”
“嘿嘿!他惯我不是很正常么!猪肉要票不好高调,山里水里的野味总可以了吧?”
林玉兰亲昵地坐在肖东明旁边,心情大好,端起面前盛好的饭,看那些菜也有了食欲。
林玉珠不咸不淡看了她一眼,“一个不会做饭的人,哪来的勇气跟我嗷嗷叫。”
林玉兰讪笑一声,立马谄媚着嘴脸一顿猛夸,漂亮话跟不要钱一样接连往外冒。
吃饭的时候聊起钟晴和割稻的事,林玉珠想了想,停了筷子。
“大哥那边的框架和滚轴做得怎么样了?多添几台打谷机,省时省力,谷子早点进仓也安心些。”
“什么是打谷机?”
“她不是跟你说话,你等会再问。”
一直默默吃饭的宋毅冷不丁出声,放下碗,搭在桌上的手来回轻叩桌面,有些犹豫地看着林玉珠。
“差不多了。这事偷着干,到时候刘会计肯定要跳脚。”
木板什么的倒是好说,锯板厂卖得不贵。
主要是从省农用机械厂进回来的齿轮、轴承、其他零碎部件,都是好材料,贵着呢。
十台打谷机的零部件,稻花鱼的收入要霍霍大半。
林玉珠镇定自若夹菜,“人家隔壁省的生产队几年前就开始使用新农具了,咱们还在这用禾桶。两百四十七亩稻田,全靠人力摔谷,壮劳力也吃不消。”
割稻是农民最苦最累的活。
原主记忆里,炎炎烈日下抢收,割完稻,壮劳力捆成担,挑回生产队集体大晒坝。
方淑慧带着两个孩子把那些带苗的水稻摊开晾晒,吃过午饭也不能休息,顶着最毒的太阳去翻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