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公,在古代掀起考公狂潮(21)

作者:风肆娘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不过关与君脸上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那双浅褐色瞳仁的眼睛,能让人一眼望到他的心里去。

一时见之,犹如关河霜雪临境;一时望之,又如斜阳晚虹塞天。他似乎将他所有的喜怒哀乐盛于眼底;又似乎眼神中所传达出的只是悲天悯人,旁人望去他的眼睛,便如蝼蚁望晴空般,看得见朝夕云雨,万般景致。

寒隐初不喜欢看这双眼睛。

但是此时的寒隐初直直地望向小鹿饮水清溪般的双眼,他知道如何让这双明眸的主人吃瘪。

“你去参加科举……当然是不可以的啦!哪有宦官参加科举的先例呢?”寒隐初笑吟吟的,宽大道袍下的饱满胸肌笑的一起一伏。

关与君的笑容消失在嘴角,TMD狗皇帝。

历史上确无宦官科举的先例,但却有弑杀皇帝、主导废立的先例。

关与君忍了又忍,才没将要她命的吐槽宣之于口。

罢了,关与君安慰自己。自己可是“直属事业编制人员”,当什么公务员啊,呜呜呜o(╥﹏╥)o

“好了好了,你家那些主谋一个不留,不知情者一个不杀,这下总行了吧?”寒隐初最后终于痛快的大手一挥,金口玉言的给关与君做出了承诺。

关与君“唰”地——抬起一直跪着的上半身,不知为何双眼亮晶晶的,“然后再把我们全家撵岭南去?”

寒隐初略微皱眉,又来了又来了,又是这种自己解读不了的神情……

“想得美!想朕让你去‘日啖荔枝三百颗’?你们全家,除了你,都贬为庶人,被赶出京城永不叙用。”寒隐初冷笑一声,轻易看出了关与君的小九九。

关与君失力,屁股一下子坐在腿上,完了,要打工到死了……

“好了好了别耍宝了”,寒隐初挥挥袖子,

“拜你那好老爹所赐,朕损了二部两侍郎,再加上你爹在吏部,就等于一下子没了三个侍郎;吏部针对那两个被暗杀的侍郎的空缺,暂时拟定了数人,但朕一个也没相中——”

看寒隐初眉头紧皱的模样,关与君就知道这次推举里“夹带私货”了。

若只是靠家族关系上位也就罢了,最怕的是本身既没本事,又想在六部侍郎这样高的位置上占有一席之地。

呦呵,我们的小皇帝寒隐初,受“彼得原理”所累了呢!

“彼得原理”是指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导致: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

而上位者由于竭尽全力也无法胜任工作,为了完成工作、增进效率,便只好雇佣更多的员工;然后新员工再次到达彼得高地,恶性的循环往复,最终导致管理机构人浮于事,在其位者不谋其政、尸位素餐。

彼得原理是职场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类比到古代,就好似徐霞客当不了工部尚书,李时珍会在太医院正官院使的位子上无所建树。

而职工是如何到达彼得高地的呢?主要有两种办法:

一,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上位;二,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与进步。当然的啦,前一种肯定是被普遍采用的。

唐朝中后期的使官泛滥,宋朝官职分离制度所造成的冗官以及明朝时极端的“官冗和官缺”,多多少少都和彼得陷阱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王安石变法时期,“冗官、冗兵、冗费”就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一旦变革便自会触碰太多人的利益,自然导致变法失败。

而大雍朝立国尚早,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建立科学、明晰的职务晋升制度的时期。

如果只是先推举出几个侍郎来,倒不是什么难事。

可以按照几个关键值进行加权,之后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计分核算,最后做排名。

比如吏部选司考核的话,只考查“铨衡人物”过程中体现的德行与能力、“擢尽良才”过程中体现的德行与能力,两项内容分别占40%、60%,采用功效系数法计分,德、才均按5:5分配。

资料的提供呢,可以交给锦衣卫,只有被证实过的红料或者黑料才作数。

功效系数法的计算公式是:di=(Zis-Zib)/(Ziy-Zib)×C+D;

C和D可以取30和70,得分=(指标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70,这样最多得100,最少70。

第17章 恩科

如果最终得分是10的话,“铨衡人物”得出10*40%*0.5*di(德)%+10*40%*0.5*di(才)%分,“擢尽良才”就是10*60%*0.5*di(德)%+10*60%*0.5*di(才)%,最后两项相加,就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公正的结果。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