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与君心下“咯噔——”一下。
如果对比大明,那大雍朝的立法思想一定也是“明刑弼教”;
况且建国之初,需要严刑重法打击犯罪,和周朝的“明德慎刑”、汉朝的“德主刑辅”以及唐朝的“德本刑用”等立法思想有本质区别。
她如果要求网开一面,那对律法亵渎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
“圣上,我愿意戴罪立功,祈求圣上宽恕关家无辜之人!”关与君稽首,继续掷地有声的说: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者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圣上是明君,治国应行王道;关与君愿身先士卒,大义灭亲,为圣上成就王道!”
寒隐初眨巴眨眼眼睛,还有点懵,处在消化状态,他下意识的问了句:“子告父?”
但是他的表情又不像是在发呆,似乎是真的在考虑着关与君的建议。
“《论语•子路》中确实有云: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律法中也对允许‘亲亲得相首匿’做出明文规定,规定‘亲亲相隐不为罪’,可那也是除了谋反、大逆等十恶不赦的重罪!
除去律法讲人伦,汉臣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父君父,君在父前,我关与君为人臣子,也是臣在子先!
臣关与君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子告父!”
寒隐初还有些没在状态,反问了句:“三纲五常不是孔子说的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错,扣十分,罚你看《觉醒年代》一百遍。孔圣人真是给封建王朝背锅两千多年了呢!
虽然但是,关与君还是“温柔且和颜悦色”地跟寒隐初解释:
“‘三纲五常’是汉代是董仲舒所提,孔夫子的教义应该是‘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虽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论语》,是孔子所言,但全文是: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意思就是做皇帝要有做皇帝的样子,做父亲要有做父亲的样子……要‘各司其职’、‘在其位谋其政’,如此才能稳定朝政。”
寒隐初支着下巴,不置可否。思考到最后似乎心情很好,一掀衣摆双足落地,在关与君面前投下一片阴影——
她略略抬头,才发现湖面上纷纷回旋着如碎雪般的柳絮,湖面波光粼粼,比青绿撺芽的林木更要刺眼夺目;燕子啁啾,不时在新漆了桐油的亭子附近盘旋,鼓噪着喧嚣和暖的春风。
小燕子衔枝筑巢,如针般穿梭。
就在此时,寒隐初的笑声和燕子的来来往往混成一团,一阵阵的钻入关与君的五感。
“你方才说:从道不从君。意思就是,我若是不行王道,你也要学你爹谋反……叛不成?”
关与君:淦,我说了这么多,你就偏听出我具有反帝思想的那一句了?
第16章 彼得原理与功效系数法
不过这狗皇帝还不算太蠢,起码领悟能力很强,而且猜的可是一点没错呢!
关与君有一大堆怼他的话,还能引经据典,但是她不打算这时候继续刺激这有点小聪明的狗皇帝。
关与君坦坦荡荡地说: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您顺应天意民心登基为皇,以王道施行天下,您就是‘国之大者’!自然您就是道,道就是您,又何来‘从道不从君’一说呢?”
“你的嘴巴这么厉害,绣口一开便都是文章,怎么不参加科举呢?”寒隐初不知怎么想的,忽然没头没脑的说了句这个。
“蛤?”关与君愣住,我说前门楼子,你跟我在这胯骨轴子?不过——参加古代版的公务员选拔考试?关与君眼睛都亮了……
“圣上,真的可以吗?我真的可以去参加科举取士吗?”关与君的眼睛都变成了星星眼。
寒隐初看见下面跪着的人透露出诡异而且出奇渴慕视线的大眼睛,直觉这双招子委实具有欺骗与矛盾性。
白净细瘦的小脸好似营养不良,略有八字的清浅眉毛搭配上圆滚滚且眼梢向下的眼睛,似乎总像是在低眉顺眼;
红唇总是自带三分笑的模样,不时露出糯米般饱满且乳白的牙齿。长得这般中性阴柔,雌雄莫辨的,好似他天生就是干太监的料。
好歹也是个世家公子,姓关的就是这么对待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