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清楚,但你弟妹肯定知道。”陈昭说。
“他们告诉你的?什么时候?”
“有个暑假,在小吃街碰到他们......”陈昭看着她。
刘婕忽然明白是什么时候。
是那次第一次见面。
刘菲刘哲也真是,仗着年纪小什么都往外说。
“其实也报了。”刘婕说,“但是分数线太高,没录取。”
京市那几所综合大学的分数线都不低。但国内考古学最好的院校,大多在安城。
“京市好么?”陈昭问她。
刘婕想了想,“挺好的。但是不适合我,节奏
太快了,人就像机器。”
小道幽深,豁然开朗。
到海边了。
不远处沙滩上,许多人在玩闹。这是个小山山脚,园区里的小溪流向大海,嶙峋石头堆成崖岸。刘婕四下张望,寻找可以下去的地方。
“前边儿。”陈昭牵着她的手腕不紧不慢。
刘婕点头。
“你来过这里吗?”她问。
“小时候来过几次,和朋友一起。”陈昭指着海岸线几百米外的另一端,“能看到那边的入海口么?”
隐约可以看到那儿公路下的桥洞,河海相接。
“那时候皮,不想走正经道儿,从河边蹚水过来的,踩在礁石上把腿划了个口子,朋友吓得直哭。”陈昭笑,显得没心没肺。
“那你怎么办,去医院吗?”
“没。划破层皮,不至于。朋友把裙子撕一截给我止血,那天回家之前就结痂了。”
裙子。
女朋友啊。
刘婕抿了下嘴唇。
陈昭领她到了一个路口,她才瞧见下面是水泥浇筑的下坡路,连接沙滩。
“把鞋脱掉。”他说。
刘婕于是弯腰,将脚上的凉鞋绑带金属扣解开,抵着脚后跟蹬掉了,并排放到路边。
掌心的柔软细弱的手腕被抽走,陈昭也弯腰,蹬掉作战靴。
海边这会儿在退潮,滩涂泥泞,废弃半只船头挂着许多海带。
刘婕扯了扯挎包的带子,小心地提裙踩下去,她认真地盯着地下,尽量选水浅的地方。
陈昭走在她身边,忽然被什么搔了下手臂,他垂眸看过去,是她颈后绕在发间的橙色飘带随风扬起,偶尔蹭到他。
“今天怎么哭得这么伤心啊。”陈昭随口问。
卫城的海不像南方那样碧波澄澈,总是带着灰蓝色的苍莽,下午太阳西斜,金光洒下来,波光粼粼,刘婕望着汇入天际线的海的尽头:“因为我胆小。又懦弱。承担不了太多压力。”
“喃喃。”陈昭偏头,夕阳在刘婕发顶洒了一层毛茸茸的金光,她勾起唇角的小小弧度,微笑着解释:
“我爸妈他们经常吵架,或者冷战......这件事没什么,我小时候敏感,总觉得天要塌下来了,长大后跟别人相处,发现好像不吵架的家庭很少。”
刘婕不知道怎么形容家庭关系,也许就像小时候家里用的滚珠花露水——总是会发生摩擦,灰尘皮屑污渍难免跟着滚珠进入花露水瓶子里,日积月累,瓶中液体越来越浑浊。
刘婕微笑,“所以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你,就想流泪。”
话说到这里,忽然鼻酸。
好像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块疤,柔软脆弱经年不能愈合的伤口,她怕这块疤在外人看来,只是矫情,于是吸了吸鼻子,用力掩饰哽咽。
陈昭拍了拍她的肩膀,像安抚小孩子。
早十五年,李宝梅和刘新荣三十岁出头,正值青壮年,那时候吵架不只是动嘴,他们几乎每次都能打起来。
刘婕印象最深的是爸妈从床头吵到窗台,多年的邻居或者住得近的亲戚闻讯赶来劝架。她那时候十多岁,是个半大孩子,可是只能站在满地狼藉中不知所措。
夜里她从梦里醒过来,听见抽泣声,发现李宝梅坐在床边守着姐妹俩掉泪,“亚楠。”
看见妈妈哭,刘婕也鼻酸,泪水唰一下奔涌而出。
“亚楠,我跟你爸离婚,你和菲菲跟我走行不行?”
这句话如同魔咒,背后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刘婕从小生活在小镇上,从没听说谁家父母离婚,对于这个陌生的字眼极度恐惧。
据说李宝梅和刘新荣一开始也并非不睦。他们经媒人介绍认识,婚前相处过两年,结婚前几年过得还算和美,刘新荣年轻时去南方做修路工人,也开过修车铺子,李宝梅还跟他去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
只是这种日子没能熬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变得千疮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