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自以为高雅,所以看不起武将。
他们不知外患,只知内斗。
如今危险来了,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是自己的问题,他们以为只要把穆清朝交出去便可以万事大吉了。
让女人顶罪是南明男人一贯的作风,上一世如此,这一世亦是如此,所以他们做起来得心应手。
**
正在这个时候,另一个人入了宫,进了福临殿。
“微臣参见陛下。”
徐敬林跪在地上,冲着高位上的沈暮迟行礼。
沈暮迟半倚在那一张紫檀雕花木椅上,眼眸半垂着,能看得出来,他的眼底下带着淤青,显然是忧心忡忡,没有休息好的模样。
“朕叫你来是为了什么,你知道吗?”他问徐敬林。
“是为太后。”徐敬林回答得很直接。
沈暮迟腕间缠了一根佛珠,他细细地把玩着,许久,才问了一句:“你也觉得,朕应该将太后交出去吗?”
沈暮迟知道,徐敬林是穆清朝送到他身边的人,但是此人已经在朝堂上建立起了自己的根基。
毕竟他一直在试图打压旧贵族,徐敬林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新贵,用起来也颇顺手,所以在政事上,他习惯多与他商议。
此时却听徐敬林道。
“臣以为,此时若是将太后交出去,实在堕了我南明威严。”
“清河郡王不过是个据守边关多年的落寞郡王罢了,年轻时再怎么风光能打,那也毕竟只是年轻时候,隐退了这么多年,一出来便要挟住了朝廷,要让其他人怎么看?
莫不是都以为我南明朝廷软弱可欺?
若是内部也便罢了,可还有个西津,谁都知咱们金陵是一块肥肉,若是露出一丁点软弱,谁不想上来沾一手油腥?
不管怎么说,那清河郡王就是反贼,不管他用什么样的理由粉饰太平,谋反就是谋反。
对于反贼,第一反应不是镇压,不是捉拿,而是……顺从,这实在有些太说不过去了。”
徐敬林的一番话,实在是说到沈暮迟心坎上去了。
他不愿顺从,一是因穆清朝,二是因骨气。
他身为帝王,不管如何身上总是有三分血性的,若是此时便投降示弱,他拿什么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沈暮迟不算是个昏君。
虽然这个皇位来得不正当,但是在位两年,他打压结党营私的旧臣,扶持贤能,也轻徭薄赋,正儿八经做了实事。
他也算勤政,不沉迷后宫,多半的时间用在了政事之上。
所以,举手投降这种事,他是做不出的。
“那依你看,眼下局面应该何解?”他问徐敬林。
“臣以为,应该让武安王回来。”
第173章 过河拆桥
让武安王回来……
沈暮迟心下一沉。
这个方法他早就已经想到过了。
可是他不愿。
却听徐敬林道:“此次北齐会忽然借兵清河郡王,其实原因无非就只有一个,是在本土的战事上吃紧,所以他们想要战争转移。
武安王在前方逼得太紧,让他们实在无法招架,所以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逼停战事。
眼下王爷该出的气也出了,该拿回的城池也拿回来了,差不多也尽可以了,总得给北齐一个台阶下吧。
天下三分的局面已经维持了这么多年,哪里又是能说打破旧打破的呢?”
沈暮迟静静听徐敬林说完。
片刻,才冷笑了一声。
“你说的这些,以为朕不知道?”
他是皇上,徐敬林都能想到的事情,他怎么会想不到。
可是,他得有他自己的考虑啊。
可是徐敬林却毕恭毕敬将头磕在了地上:“微臣知道陛下所忧心之事。”
“此事,微臣尚有一条拙计,或许能两全其美。”
…………
徐敬林在福临殿内呆了许久,是下午时分进去的,出来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
一出宫门就看到了自己的妹妹等在了那里,满脸忧心忡忡的样子。
“哥哥……”
徐美人急忙赶了上去。
“哥哥都与陛下说了什么?陛下不会将太后交出去,是不是?”徐美人急道。
徐敬林却左右看了看:“你疯了?后妃不得妄议朝政,你跑到这里来问我这些问题,你不要命了?”
“我知道。”
徐美人说着话拉上了徐敬林的袖子:“可是哥哥,我太担心太后了,我听说那个清河郡王与镇国公主很有些渊源,若是太后落在了他的手上岂能讨得着好?
方才陛下叫你进福临殿不就是为了太后的事吗?
你有为太后好好求情是不是?”
“哥哥,你倒是说话啊,你有没有为太后好好求情?”徐美人见徐敬林半晌没有说话,不停地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