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乔芸倒是不担心。
既然丁管事之前能自信满满地认为鼎食记一定会像以前一样在这次野猪潮里脱颖而出,那这些菜的销量肯定不会难看。
“那若等我到了扬州该怎么拿钱呢?”
丁管事想了想,道:“扬州长安洛阳并州那边的四家是总号,那边每个酒楼的账房就有十个人,几乎联手掌管着全国所有分号的账面。你决定要去哪了的时候跟我们说一下,我去信给东家,她盖了章之后会发给那边的总号,到时候直接去支银钱就行了。”
这管理效率还挺现代化的。
就是古代的交通效率实在是低了点,如果有互联网就好了,效率想必会更高。
乔芸没有了疑问。
丁管事便拟了两份文书,递给了乔芸。她看过之后,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在两份上头按了手印。
没有问题之后,丁管事便喊来账房。十五道菜谱,每份两贯钱的定金,也有三十贯之多。
账房递上了一个匣子。匣子上还放了个鼓囊囊的包袱。乔芸打开一看,见里面两大片值十贯钱的金叶子,并一小片五贯的金叶子,包袱里是五大提铜钱。
账房解释道:“你平日里卖菜,金叶子不好花用,还得去当铺换。”
有道理!这服务可真贴心!
乔芸肃然起敬,她接过了匣子,顿时双手往下一缀。
五提铜钱就是五千个铜子儿,这么一堆将近二十斤重啊!乔芸这瘦瘦小小的身板想将二十斤的东西双手捧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
丁管事和账房的见状忍俊不禁,丁管事忍着笑,关切道:“要不要我差个人帮你送回家去?”
乔芸感激地笑了笑,却是摇头婉拒:“不了不了,我拿得动!”
她将包袱挽在臂膀上,双手捧着匣子,跟丁管事告了辞。只放了几片金叶子的匣子可比一包袱铜钱轻多了。
出了酒楼,她就绕到了没人的小巷子里,手一翻把铜钱和金叶子都收进了游戏包裹。
乔芸揉了揉酸痛的胳膊肘。
好嘛!
这才一小会儿,她胳膊上就被包袱的系带勒出印子了。
唐代的银子还没有在百姓之间流通,一快一块的银元宝不是没有,可那都是官银,是各地向朝廷缴纳赋税、或是朝廷给各地拨款所用,一般人是用不得的,若非如此,较为轻便的银子带起来一定比铜钱要轻。三十贯钱也就是三十两银子,按照一两银子就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小点来算,三十两还不够铸一个元宝呢!
这时候也没有钱庄,更为方便的银票也就无从谈起。
还好她有个游戏包裹。
不然她挎着那么沉的包袱回到家,胳膊非得淤青不可!
第94章 烦恼
不过两三日的光景,从正月十二这天起,曲沃县的人明显变多了些,乔芸经常能见到腰间挎着腰刀的汉子三三两两地一起扛着野猪在县城里晃荡,挨个酒楼打听价钱。
但是,其实在这个时候,各个在同档次之间的酒楼收购野猪的价钱都差不多,就算再怎么货比三家,也不会有更好的结果,这是当初鼎食记牵头跟县城里餐饮行业一起下的规矩,就是为了免得有的店价格高了,猎户们都把野猪集中在一家出售,导致别的小店没活路。
那些经常来的猎人也有了自己不成文的规定,猎到最膘肥体壮的野猪就卖给鼎食记、桃花香之类的酒楼,瘦小一点的就卖给那些小酒肆。
近几日县城里的行人旅客也慢慢变多了起来。他们有的人说着关中话,有的人谈吐河洛雅音,也有不少人操着一口晋地方言。
县令府邸。
一个丫鬟揽着裙子跨过角门,举着手里的信封,一路小跑,兴高采烈的来到正院厢房。
“夫人!郎君来信了!”
甫一进门,那丫鬟气喘吁吁地跑到卢氏跟前,将信递过去。
“阿爹来信了?”一旁正依偎在卢氏身边的绣东西的孟韶卿猛地抬起头,“阿娘,快看看信上说了甚么,他们几时回来?”
卢氏同样很高兴,她安抚了孟韶卿,连忙拆开信,一目十行。
“你阿爹说,十五前后他们就能回来了。长安到这里不算远,骑马走得快些。另外你大伯、大伯母和哥哥姐姐们要回老家去,不跟着一起回来了。”
“太好了!”孟韶卿兴奋地把手里的针线撩开,搂着卢氏的脖子欢呼起来,一旁的碧月赶紧把绣绷上的针取下来放进针线盒里,免得戳着主子。
“你这句太好了,是高兴你爹和祖父回来,还是高兴你大伯一家不回来?”卢氏颇为好笑的刮了刮她的鼻梁。
“都有!嘿嘿!”孟韶卿做了个鬼脸。
“你为什么不喜欢你大伯一家呢?你四个哥哥姐姐不是挺疼你的。”卢氏摸着孟韶卿的头,颇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