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傅老在,宋玉臣自然不会坐主位,傅老想到他现在教导穆家姐弟,犹豫了片刻,在主位坐了下来。
这一举动,宋玉臣挑了挑眉,路县令脸色则变了变。
宋玉臣心里明白了,为什么这次很多人争抢这件差事,他不显山不露水的,圣上偏偏派了他过来。
傅老还活着的事情,圣上心知肚明。
“见过大人!”宋玉臣行礼。
他官拜从四品,官职自然在傅长衡之下。
“嗯,不用多礼,坐吧。”傅长衡抚了一下胡须。
雪盏带着听墨几人泡了茶端过来,这是家里专门用来待客的碧潭飘雪,穆知许特意买来就为了这种时刻用的。
奉茶之后,雪盏等丫鬟都下去,厅里就只有穆知许和两个弟弟,还有傅老和路县令。
“大人,您……”宋玉臣放下茶杯,心里一肚子疑问。
想问傅长衡为什么没事不回京,又觉得唐突。
他出自世家宋家,和傅家是同一派系,忠诚的保皇党。
傅长衡笑了笑,“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想过几天安生日子,放心吧,来年入夏,我就回京。”
第171章 宋玉臣
他也不能太任性。
这话是给皇上的定心丸,“京城没发生什么事情吧?”
“大事倒是没有。”就是宣王一直不安分,北方也蠢蠢欲动。
都习惯了。
“不过有亩产七百多斤的水稻,能解了很多困局!”提到这个,宋玉臣心里也有些激动。
亩产七百多斤,这可想都不敢想。
大家的目光落在穆知许身上,穆知许神色从容。
“穆丫头自然是有本事的,稻子我见过,数据真实。”傅长衡笑呵呵的。
宋玉臣心里明白了,傅老这是要给穆知许撑腰呢。
也难怪,从路县令送回去的折子来看,穆家也确实需要撑腰的人。
这个家就没长辈。
不过……他暗暗打量了穆知许一眼,小农女?农女有这样宠辱不惊的气度?
刚才宣读圣旨时,无论是黄金千两,还是皇庄,她都没太大的反应,当然,喜悦是肯定的。
穆知许知道宋玉臣的打量,她不动声色的喝茶,静静的听着他们聊天,不该自己插嘴时绝不插嘴。
不过偶尔傅老会点她的名让她回答一二。
言之有物!
宋玉臣眼里的笑意深了深。
穆深和穆渊也是,小小年纪,也不怯场,看着就不像农家子。
宋玉臣记得傅老好像说在教导他们,这可是他们的运气。
京城很多人想得到傅老的指点都不得其法。
穆知许实时的退了出来,她得去安排吃食,这一百个侍卫来也不单是为了保护宋玉臣。
最大的目的,是为了稻子。
穆知许去了厨房,发现二堂姐在厨房掌勺,心里就有了数。
二堂姐的厨艺那自然是不用提。
她看了一下食材,听墨在村里买了鸡鸭鱼回来,她想了想,她给穆知禾又说了几个菜式,确定她明白之后,又去了隔壁。
隔壁虽然平时没人住,但厨房也是有的。
程嬷嬷带着齐婆子还有村长家的女眷们在给侍卫做吃的。
宋玉臣一行人估计用过饭就会离开。
侍卫们吃的东西,穆知许也不打算怠慢,蒸了白米饭,五花肉炖白菜粉条,红烧鱼,辣炒鸡丁,香煎鸡蛋饼,再就是一个热乎乎的冬瓜汤,菜式不多,但分量足,还考虑到了南北饮食习惯,还让人蒸了胖乎乎的大白馒头。
她的家底摆在这里,扣扣搜搜的未免太小气。
热乎乎的饭菜端上桌,一行风餐露宿的侍卫还没吃心里就暖呼呼的了。
这么冷的天气,吃一口热乎乎的饭菜比什么都强。
宋玉臣的亲信见了,心里也道主家会做事。
旁边院子的饭菜也上桌了,十全十美十个菜,这在农家是很高的规格了。
穆深和穆渊作陪,当然,穆知许也落座了。
她是当家人,就算宋玉臣觉得她没体统,她也不准备回避。
宋玉臣果然多看了一眼,不过转瞬想到她是长姐,又释然了。
穆知许拿了清风醉和清花酿,这两种酒是酒坊最受欢迎的酒。
果然,宋玉臣眼里划过惊喜,很喜欢。
一顿饭,宾主尽欢,吃饱喝足,就要说正事。
宋玉臣看向穆知许,“穆姑娘,不知道剩下还有多少粮种?”
“八千斤!”一万多斤稻种,但陆陆续续的换了三四千斤出去,她自己也要留个一千斤左右。
现在多了两个大皇庄,来年粮食更多了,美滋滋。
宋玉臣也没说什么,这八千斤,将来会变更多,大燕的百姓终将能吃饱肚子。
“不过宋大人,这粮种的事情瞒不住……”穆知许想了想还是提醒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