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病的人被分成了两排,前面一人看病时,身后有两人在屋内等候,其余的人便都坐在院口的小凳子上。
大家也都是熟人,坐下来闲唠,丝毫不觉无聊。
见他们都被陶文英安顿好,苏禾柠才呼出一口气,将注意力转回到面前的病人身上。
“这几天的天气颇热,您就是有些上火了,不需要吃药,回去喝点降热清火的茶就行,不需太过担忧。”
那人听了只是点头,条件性忽略了苏禾柠“不需要吃药”的话,转头就从怀里掏出了钞票。
“还是给我开药吧,我吃了也好安心。”
苏禾柠十分无奈,只能选了个最简单的方子,让她去找陶文英抓药。
接连几个病人,几乎都是如此。
身上的那点小毛病恨不得放大十倍,都嚷着要让苏禾柠和谢常德开药,诊金也是成倍的给。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人不光自己来,还拖来了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看着苏禾柠惊讶的眼神,全都是这样解释。
“身上虽然没什么大毛病,但还是想带过来给您看看,我们也求个心安。”
还有一些身体康健的,为了过来看病,硬挑自己身上的毛病。
“我有点体寒,就想过来调养调养。”
“这几天晚上睡眠不好,想开点安神的方子。”
“我虽然没什么事儿,但老是觉得心慌,反正心就是突突跳。”
他们不像是来看病的,反倒像是来给中医馆送钱的。
苏禾柠和谢常德隔得不远,看见他投来了一个无奈的视线。
大家都被西医诊所的龌龊手段给搞怕了,看到中医馆好不容易有了点向好的苗头,就跑过来支持,生怕再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打压。
苏禾柠看在眼里,也将大家的这份恩情记在心里。
除了那些真过来看病的,其余人的诊金都让苏禾柠削减了一半。
一时间,大家都称赞仁德堂仁义厚道。
日头渐渐南移,阳光炙热了不少,院子里的人却越来越多。
苏禾柠怕他们热得中暑,就让陶文英去分发自己从空间里带过来的消暑丸。
之前,小玉就已经把消暑丸装在小的牛皮纸袋里包好,一包五颗,专门用来预防中暑,清热解火。
大家拿在手里,啧啧称奇,不由得交头接耳,讨论起这解暑丸的吃法。
陶文英脸涨得通红,但还是鼓足了勇气,站在正中央大声介绍。
“这是……这是用上好的药材做的消暑丸,可以用来预防中暑,清热解毒。等到大暑,或者是入了三伏天,大家外出干活,就可以揣上一颗,以备不时之需。”
来看病的人有不少工人和农民,都知道在大日头下面干活是什么滋味,一听到这好东西的用处,个个都喜上眉梢。
“真是谢谢常大夫和苏大夫了!”
众人齐声道歉,把牛皮纸袋小心地放在口袋里,像是揣了个无价之宝似的。
门口忽然传来了一阵响动。
陶文英好奇地看过去。
陈月白和陈相宜提着一个大桶,正艰难地往里搬。
她赶紧迎过去,四周坐着的等待看病的人也都上手帮忙,将木桶给抬到了院子的正中央。
第217章 红红火火开业(3)
“是来找柠柠姐吗?”
“不是。”陈相宜摇了摇头,指着木桶道,“这里面是我们煮好的茶,旁边还有茶碗,让大家渴了的过来喝,别干等着。”
“缺的就是这个。”陶文英一乐,朝着两人鞠了一躬,“你们想的真是太细了。”
陈月白笑了,弯腰从旁边的小木箱里拿出茶碗,帮着她一起分发。
“你们这里排队的人都快排到我们饭馆了,我们就想着为大家准备一碗凉茶,主意还是我出的呢!”
“那我真是谢谢你。”她话音落地,听到了身后苏禾柠的声音。
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从诊台中出来,笑眯眯地看着两人。
大家看到苏禾柠出来,都和她打招呼。
“你不在里面好好呆着给人看病,出来干什么?”
陈月白头一次端详穿着中医服的苏禾柠,乐得眉眼一弯。
当初那个跟在她屁股后面疯玩的小丫头,不知不觉出了成大姑娘了,自己能够独当一面,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苏禾柠脸上戴着口罩,头发束在帽子里,只留出了一个白净的额头与一双明亮的眼睛。
她开口道:“这不是在里面听着外面热闹,出来看一看嘛?”
凉茶是陈相宜用老方子煮的,喝下去比喝冰水还要清凉解暑。
苏禾柠搬来了另一个干净整洁的纸箱,示意大家将喝完了的茶碗放到里面。
“等会儿我们就把茶碗拿过去统一清洗,用开水烫过消毒之后再来拿给大家用,卫生方面绝对让大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