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在床头,见她躺在里侧,已褪了衫子侧睡,柔软的腰肢隐约勾人。
那床边桌案上有一枚香囊,魏召南凑近一嗅,是香花槐的幽幽清香。
是我夫人做了送我的。
他料定。
第43章 归途
对于喻姝, 魏召南如今自有一番打算。
他想,既然她已将那事忘得差不多,他们是不是也可以, 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回到汴京后, 又可以回到从前。
魏召南将香囊收好, 翻上床榻,把人搂在怀中。她睡得正香,没有被动作惊醒分毫。
他刚从锦春堂筵席回来,身上沾了浓重酒气, 一入帐,便与她发丝间的栀子香搅混。
他忽而忆起, 从前自己隐忍掩目, 常年混迹花楼,每每装得喝醉归来, 她面上虽不见厌恶, 但心头还是极抗拒罢?
不过很快,他也不用再装了。
此西北一战, 吉鲁兵败, 人马大损。卢赛飞与齐都护、长史等人商议,吉鲁没个三年是休养不回来的,边塞大可安稳,便决定先送盛王等人回京。
魏召南先带属官们往襄、樊两大城, 及周边小镇巡查,见民生无虞, 也好回禀官家。
启程那日, 安西都护府的门前布了一列车队。
因着此趟回京,还顺带护送和亲公主的任务, 齐都护又往其中加派人手,车队比他们来时还要长,一行人浩浩汤汤有三百。
六月初的漠北还不是很热,清凉爽朗。
喻姝遥遥望着湛蓝穹苍,绵延山峦,和远方城池的灰砖高墙。从四月初至六月初,原来他们已经在漠北住了两个月。
行路若慢些,不急着赶,到达汴京也该盛夏了吧?
检查完马车后,魏召南送她上去。他今日没有骑马,反而和她同乘车舆。
二人并排而坐,车队起行,魏召南掀起细帘,方便她一路赏景。却发觉喻姝已不像来时那么好奇,不再扒着帘子往外瞧。
魏召南见她阖着眼眸,半睡半醒似的,索性放下两边细帘。
这细帘乃是藤竹所制,有两层,里一层厚布,寒冬时挡风用;外一层竹帘,清夏时车马飞行,可透风。
魏召南拉过她的手,放在膝上。
他料她没睡,于黑暗中望她一眼,“今日怎么了?”
喻姝能清楚听到他的话,只是仍阖着眼,装作睡下——他那么用力握住她的手,可是回到汴京,回到风雨满城,他是不是又会放开?
她虽眠得昏沉,却能清醒意识,能救她的始终只有自己。
魏召南见无人吭声,以为真的睡下了,伸手轻轻揽过她的肩头。
他们来西北时,车队走过的地方,从平壤屋宇至草原。南下返回,又走过疏勒河。
比起四月份来时,疏勒河还是半化的冰河,如今六月,河流汩汩,滋润着草野遍绿。
等车队抵达祁连地界,已经是他们出发的第七日。
晴风白云,广袤的草地,马车走得一晃一晃。喻姝从车窗探出头,望向后方一辆缀着流苏的华盖车篷。
那车中乘的是吉鲁公主和两使女。
公主名唤多兰,喻姝初见她时只觉十分惊艳,是极标致的异域女子,额间垂着流珠,乌发、脖颈,手腕的首饰都缀满了玳瑁、玛瑙等珍宝。
黄昏之时,魏召南领了二十人前去探路,找河流水源。
坐了一日马车,喻姝手脚发僵,下车透气,正巧看见篝火前,多兰公主正饮水吃馕饼。
这几天的行路,公主的马车紧挨她马车之后,夜里车队扎营休憩时,二人偶尔碰面,还会说上两句。
公主中原话说得不好,磕磕绊绊,或许是吉鲁没有礼教约束的缘故,公主的言语十分直白。她自小长在吉鲁,不拘而为,凡是觉得俊俏的人,总会盯着瞧好几眼。
喻姝不止一回发觉,公主总盯着魏召南看。
公主坐在篝火前,红裙迤地。她正巧看见喻姝,便微笑招手呼唤。
喻姝甫一走近,公主便将手中的馕掰一半,塞给她,用生疏的中原话说:“这是我们的香奶饼,你尝尝。”
喻姝莞尔致谢,坐在公主身旁。
她捧着一半的饼,心想倒真是个豪爽之人。虽同为馕饼,塞外奶香饼却比他们带来的甜几许。喻姝吃饼,忽然听公主问:“你们的......琰王,生得好看吗?”
喻姝并不喜欢琰王这个人,甚至还有些恐惧与厌恶。她默了下,正寻思该如何说,公主又托着下巴问:“有比你情郎好看吗?”
“琰王与盛王是兄弟,相貌应该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