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臣也通过这三言两语,对祁君奕有所改观:六殿下虽然寡言少语,但待人平和真诚。
而且更重要的是,祁君奕“废物”了那么多年,一出手却能猎得白虎,这些年来分明是在养精蓄锐的。
陛下又在这节骨眼上让她上朝,对她态度不明,想来是没有放弃她的。
上朝时,一般官大的站在前面,但皇子可以例外,不过祁君奕谨记着楚岚夕的教诲——不能出头。
于是她挑了个角落站着,惹得周围不少官员偷瞄她,但也不好说什么,毕竟祁君奕再差也是个“皇子”,还轮不到他们来教训。
祁朔果然如楚岚夕那样,说起了霖州干旱的问题,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问大臣,而是直接道:“君奕。”
祁君奕没想到他会突然喊自己,愣了一下,然后才站出来,行礼道:“父皇。”
祁朔看着她,面色严肃,瞧不出任何情绪:“君奕,对于霖州干旱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因为昨夜已经想好答案了,所以祁君奕答得很顺畅。
祁朔的表情说不上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只是扫了一圈在场的人,淡淡地问道:“诸位意见如何?”
在座的人都静了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的,没一个出来的。
若是赞成,太子和三殿下还在那儿杵着呢,难免会得罪他们。若是不赞成,这又难免会得罪六殿下。
毕竟陛下对待这六皇子的态度实在是太奇怪,说好不算好,可说坏又不算坏。这六殿下也邪乎,难知深浅,教人看不透,他们不敢轻易得罪。
而不怕得罪六皇子的徐家和卫家也不敢,毕竟要避嫌啊,这要是当着陛下的面说六皇子的坏话,难免会让陛下厌恶,甚至怀疑他们居心不良。
虽然他们真的居心不良。
祁朔微微蹙了眉,似乎对眼前这幕有些不满。
傅明旭缓缓站了出来,道:“六殿下的建议不错,只是今年南渭的收成亦不好,减轻赋税后,收上来的粮食几乎等于没有。”
祁君奕没想到这一点,愣了一下。
祁朔颔首,算是认同了傅明旭的话。
本来这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一些大臣也说起了别的事,但是没过多久,一位大臣嘴一秃噜就说到了“旱灾”这个问题上,于是就难免扯到霖州多年干旱的问题。
祁朔似随口问道:“诸位大臣,你们可有什么法子可以根治霖州多年干旱的问题?”
这自然是没有人搭腔的。
霖州干旱要是能根治,也就不会拖了这么多年了,倒也有大臣提过将霖州百姓移到南渭,可此举就相当于放弃了霖州这块土地,莫说祁朔不会同意,就是世代生活在霖州的百姓也不会同意。
总之,根治霖州干旱的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只是眼下,为何祁朔会突然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大臣们心思一动,忍不住偷偷看向了祁君奕。
陛下怕是在等着这位殿下吧?
第55章 适合扶持
果然,这话说了不久,祁朔就看向了祁君奕,淡淡地问道:“君奕,你有什么想法?”
祁君奕是真的没想到他会再次问到自己,愣了片刻,而后才缓缓站出来,沉思了一会儿后道:“南渭有条几乎流过整个地区的南河,所以哪怕紧挨着霖州,也没有发生过严重的旱灾。若要根治霖州干旱的问题,不妨挖条贯穿霖州的河道,引南河之水解旱灾。”
此话一出,不少大臣都暗暗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位六殿下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竟然敢提这个,怕不是嫌命长了?
祁朔凝视着祁君奕,眼里隐隐有怒意。
祁君奕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茫然地站着,不明白自己的提议哪里出问题了。
傅明旭站了出来,缓缓道:“挖河之事,影响重大,劳民伤财,如今边境不安,北狄蠢蠢欲动,此法万万不可取。”
祁君奕愣愣地看着傅明旭。
她不是没想过会有人来反对自己,可她从没想过这个人会是傅明旭,而且还把她的方法全盘否定了。
她这是……被他讨厌了吗?
如果在之前,讨厌就讨厌呗,祁君奕从不在乎这种事,可眼下,一想到傅明旭是傅锦玉的父亲,祁君奕就有种莫名的难受。
祁朔可不会管祁君奕的心情,他微微点头,似是附和了傅明旭的说法,而后避重就轻道:“此事再议。”
这就是不想再说了,当即便有聪明的大臣上前一步,说起了别的事情。
祁君奕站回角落,神情低落。
许久后,朝会终于结束了,祁君奕刚走出大殿不远,便有位大臣叫住了她。
“江大人。”祁君奕冲他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