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明珠不识君(576)

她心里还有些话没说出。她初始是想着与代宗一派做交易的。用这笔巨款弥补点范家对杨皇后的重伤之苦。但是,一是杨皇后极有气节,肯定不会收义妹的倾家之财。二是代宗初入京城,也恐怕很难从敌对阵营的朝廷和后宫夺人。钱落进代宗夫妇之手,反而会替他们更招惹仇敌。干脆就爽快些,冒着被贪掉的风险与董太后做交易。赌董太后是个有原则的人,要钱也有底线,她收钱就会放人。

“可是,可是……”于先生又忍不住落泪了,眼泪扑嗦嗦地落下,心如刀绞般痛:“我知道你有道理。我就是看到了你的密信暗记才对来救我的公公说出了钱庄地址。可是,一条命怎么抵得上四百万两银子啊?傻孩子,这四百万两银子可以开天劈地,买下最丰饶的藩地和小国了!我在京城寻访时也早查出,范勉没有在规定时间上书讨宦,他把你送到北疆是做诱饵撤藩的。那些钱就是范勉给你的买命钱啊。这种钱太难了,我这条普通贱命怎么能用四百万两银子来换啊?!不划算,太不划算了。你吃大亏了。”

她又痛又急,猛然从清高自律、规矩严谨的女教书先生变成了锱铢必较,以教书行商养活一族人的女商人了。痛得直呼“这笔交易不划算”。

明前静静地看着她,眼神温柔,口气轻软,却坚毅地说:“划算,值得。‘人命抵千金’,于先生在我心里比得上四百万两银子。我经过了三年,才发觉这世间最关心你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我身边的所有往事和故人们都在渐渐远去,我不想再失去老师这段最美好的回忆了。虽然我不是范瑛,也在先生门下学习多年,与老师情同家人,对老师满心敬慕。您这两年为了我,被抓受刑被威胁勒索也未吐出财富去向,早就抵得上百万金钱。我拿这些身外物换老师的命是最妥当不过的。此生此世,明前唯愿于老师平安康泰,一生无忧。”

于秀姑面颊颤抖,眼含热泪,原本最端庄文雅的淑女老师和最精明冷静的撑起全族人的女商人的形像都破裂了,只剩下了一位泪眼朦胧,激动得难以自持,心都快碎了的孤寡老妇。她从来就知道她侠肝义胆,是个有气节的别致女子。也未料到她在自己前途未赴的生死关头,还坚持着信义情义,将全部身家拿出来赎她的命。此时此刻,纵有千般万般言语也都难表述她的心情。她哽咽难言。这两年多的痛苦磨难都在一句话里化为乌有了。也都是值得的了。

她更为这个命运多舛,有侠义心的学生痛楚了:“那也不必匆忙地做决定啊。如果能拖几日等到案子大白时再交钱不更好?正好是你被判定不是范瑛,身陷囹圄,被父亲罪行诛连,正是用钱打点的时候。如果能拖到案落后再恳求董太后,也许能用巨款帮你脱身。”

她在京城坚持着两三年,听着八方消息,身受着金陵府和益阳公主的讹诈威胁,却百般抵赖不肯说出重金下落。就是想到明前有可能未死在北疆,还会返京,就可以用这笔巨款为自己周旋、争持、筹谋。

法不容情。

又“法不过人情”。

有钱便可以买下人情、恩义、结果、惩罚、甚至是性命。

“这是不可能的。”明前轻缓地摇头,手握着老师的手,在于秀姑面前她不想掩饰了:“董太后是何许人也?是三朝皇帝的后宫之主。她能看出所有的计谋关节。如果不在事情落定前就早早得献上巨金以示诚意,又有什么资本求人救命呢?我们还是有求于她。这个时间是拖不得的。一拖就是我心怀叵测满心算计了,她也同样能算计我。直接贪下百万银钱再杀人灭口。我们这种小小蝼蚁又何必跟参天巨树耍心机呢。我诚然,她才会同样诚然。我耍阴谋,她更会耍阴谋。对这种上位者还是老实点好。果然,董太后考虑多时还是同意交易,从益阳那里救了你。我还要多谢太后娘娘的恩典,明前会永远记得她老人家的好意的。”说到最后一句,她转头向牢房门口穿便服的太监总管高声道谢。

大太监表情木然,不咸不谈的说:“明前姑娘记得就好,不用多礼。董太后娘娘是有名的厚道人,拿了你孝敬的四百万两银子自然会替你消灾。她应了,就办了,娘娘不会糊弄你这种小女孩家家的。太后也是为国才这般费劲心机的。银子是范勉之女献给后宫的,太后得了也得拿出来补贴后宫、宗室和朝廷啊。家天下,国天下,太后娘娘身为后宫之主不易啊。嗯,小臣已收领银票上缴进了内库,今天就特意带着于秀姑来见你。从此后于先生又成了京城里的自在人儿,天底下没人敢动她分毫了。我们钱货两讫。”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