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明珠不识君(544)

她黑幽幽的眼眸盯着公主:“这一趟共同去北疆的同伴们还没有死绝呢。”还有见证人呢。比如,崔悯……

益阳公主身体一僵,两人瞪视着对方,在热闹盈天的御花园都沉默了。

她们两个人一起从京城出发到北疆。一路上都遭遇到了不同的风暴打击。相互算计、争抢、下过毒手、一路上发生了很多事。她们的关系也很微妙,似敌似友又非敌非友。有时候还像姐妹似的有点理解同情,有时候也像仇人般的嫉恨陷害下杀手。半路上因为彼此的立场目的不同,分别奔向了不同的道路。一个在战火中经历生死,一个在民间苟且偷生,原以为此生都不会再见了。谁想到最后结局时又在大明朝的权力富贵中心相逢了。还以这样一种奇特的姿态相遇了。

真有意思,真有趣,也真无耻,真无聊。

两个人冷冰冰得审视着对方,在花团锦簇的御花园里,心里权衡着对方的话语心思和底线,再决定着自己的行动。

半晌后,益阳公主长长得松了口气,僵硬的面部皮肉和绷紧的神情都缓和了,眼神也趋向柔和。她心动了,这世间真的即是真的,假的即是假的,她硬抢下了对方代嫁敌将的大功,自然不如对方有胆气。她很想在这个亮相的宴席上一鼓作气得击垮敌人,但还是不能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场合跟范明前撕破脸皮大闹起来。董太后也不欲与杨皇后直接发生冲突。而且她说得对,北疆同行的伙伴们还没有死完呢。崔悯……,即使范明前让出了这个护国公主的大功,代宗和太子也不便揭发她。但崔悯呢?他可是从头到尾目睹了整件事。他是那么清高自傲出淤泥而不染……

以前朱益阳和明前都对崔悯这种极端的“自律律人到了苛酷”的品性,恨之入骨,唾骂不已!现在却意外得发现只有这个人能终结她们的争端了。一旦她们“分脏不均”翻了脸,崔悯会以他“追求真相公平”的高洁本性说话的。最后她们谁也别想掩盖掉一丝一毫的真相了。罢了,崔悯太“纯洁”了,两个“世俗小女人”都怕极了厌恶极了他这种“圣人品德”。

而且益阳和明前同行了一路,很了解这位表面贤淑文雅的丞相小姐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乡野小泼货!说得出做得出,装腔作势,唱念作打的功夫一点也不差。真逼急了她,她会豁出去把所有人都“拉下马”的。就会打破了所有人刻意营造出来的喜庆和谐的大场面。她会扒光了所有人的面子的。

益阳公主立时笑了。端庄艳丽的脸又装腔作势地瞅了明前一眼,伸手拉住她的手,高声娇笑道:“看我这记性。多看了几眼,又觉得是范小姐了。”

呼,诰命夫人们都松了一口气,心里直抱怨这公主说话跟大喘气似的,一惊一乍的吓死人了。

益阳公主笑盈盈得转身,对董、王两位太后和满园贵妇们娇声道:“母后,女儿的记性不太好,竟然迷迷糊糊得记不清楚范小姐的模样了。还是请母后们另想法子鉴别吧。”

远处的董太后一双狭长凤眼从她们身上一扫而过,嘴角微翘。益阳败了。她从未觉得益阳一句话就能打倒这位范瑛小姐了。她比起她来还是不够忍、准、狠啊。

明前心里冷笑了,复又长叹了。都到了这种“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地步,她还在含糊其辞得下绊子呢。罢了,朱益阳也就这点心胸、品性和格调了。她忽然晕刹刹得想到,也许就是这种脾性使崔悯不喜吧。她能稍微真诚大度些,与她青梅竹马的崔悯和她的关系就不会止步于“兄妹情份”上。转念间明前又压下心事不多想了。人活一世,各人有各人的性情、活法、缘分和命运。都是自己“作”的。

益阳公主像个小女孩似的开心得扑回董太后身上,撒娇地说:“母后,崔悯什么时候回来?你不能狠心得把他丢在边疆啊。”

董、王太后都莞尔笑了:“不害羞的丫头。就知道你有小心思。他马上就要回京了,到时候让他拜见你。”

长公主娇羞得钻进董太后怀里扭着身子不依,董太后搂着她直笑。

一众命妇们又心有所悟了。原来已经选定了崔悯这位少年才俊做附马了。京城贵胄圈子早就知道益阳公主的一颗芳心都缠绕在了伍太监的干儿子身上。但公主要和亲,崔悯也倨傲得从未求亲,人们都以为这对少年男女各有所属。没想到,他们共同经历了北疆之行,分别了三年时光,兜兜转转地转回来,还是那位如冰山般清高自傲的美少年娶了公主啊。这也算是大团圆结局吧。几位与益阳交好的官宦夫人和小姐们立刻围过去悄声恭喜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