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王心中极为振奋。
代宗面容凝重得轻轻摇头:“别高兴得太早了。我只是在遵照祖宗规矩。只要你做事符合礼仪道义,自然天助、地助、人助。使太后宗室、内阁和臣民们无话可说。使我们父子也能顺利地登基掌权。如果你做出了不符合礼仪的事,自然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将来。你的肆意妄为会连累我和你自己的。”
他眼光深沉得看着儿子:“做为一国皇帝和你父亲。我向来奖惩分明。范瑛在决战中立下大功,逼反李崇光赢了此战。与国有功。你和你母亲也最喜爱她,与家有利。在我心中,她和东察公主都有了相同份量,都为一国皇后的好人选。你想娶她,我不赞成,也不反对,也不会强行向你压下我的意愿。可是也不会帮你说话。你自己决定吧。”
小梁王闻言大喜。代宗不反对就是最大的让步了。代宗年轻时在北疆建功立业,对边疆的土地和人有很深的感情。他把两位东察公主当做了子侄,与东察汗国的利益也深厚,他是很希望儿子娶这种强有力的外援公主为妻的。借以对抗大明朝已经僵化成一体的清流门阀们。他现在退一步不反对娶范瑛为后,已经算恩怨分明秉公处理了。已经是绝大的让步了。
小梁王大喜得跪谢父母。
代宗深沉地看着他的背影远去,拥着妻子的肩膀笑说:“这不就是你期盼的吗?我这样做可好?”
杨皇后眉头轻蹙,眼含忧愁,有点嗔怪地瞥着丈夫,轻叹道:“是好事。可是你也太坏了些。把决定权交给他,这样也等于把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他了。他无论选谁做皇后都会得罪一帮人的。宗室、内阁和东察汗国都不会满意的。他们辖制不住你强行登基,会把矛头对准太子的。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我们夫妇做‘坏人’,直接颁下圣旨,替他选了钟意的女人为妻,帮他阻住风雨。这样做才最妥当啊。”
代宗放声笑了:“这世上本来就是不如意事常八/九,顺心事只有十之一二。女人很难嫁给真爱的男人,男人也很难娶到真心喜欢的女人。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原显想娶一个满身麻烦的女人,就要付出代价。如果他被朝廷阻止,没法子解决问题,那么就得接受事实。他的路也只能到此为止。注定做一个平庸无能的皇帝,被那些贪婪阴险的文官宦党们蒙蔽了。我们不能帮孩子一辈子的。再说了,原显是要做万圣之尊的人。”
“——这个皇位又高、又冷、又孤独!四面楚歌,四面埋伏,四面皆敌。他必须一个人披荆斩棘得往前走!我是在教他做为皇帝活下去的法子啊。”
杨皇后目光怜悯得注视着儿子的背景,有些痛楚:“我们这样做究意是对是错呢?他所追求的东西又是对是错?”
代宗伸手拥着她,杨皇后叹息一声闭上眼睛靠在他肩上。两个人在这个烟花绽放登基为皇的夜晚沉默了。
第271章 太后重压(上)
翌日代宗在金陵城天坛,率领文武百官和皇室宗亲拜祭天地,敬告天下黎民,正式登上大明天子的宝座。这件事也算是尘埃落定。京城里动荡不安的局势缓和下来,各种谣言和心怀叵测的大臣宗亲们也安静下来。
朱堪直是经历过血与火战场的大将,太子更是生于北疆长于北疆。与生于后宫长于妇人之手的朱元熹截然相反。他们充满了强势、霸道、杀伐决绝的作风。朱堪直对于朝廷和后宫拖延其即位,解决的办法是“一刀斩断千万乱”,杀人立威!才斩醒了满城浑浑噩噩的大臣和宗室们。全国的清流大臣、门阀世族、宗室们都明白他们遇到一位强势冷厉的新皇了。大臣们立刻避其锋芒,放下身段转而恭迎起代宗即位了。这一次群臣们明显输了一招,但朱堪直父子也是刚从北疆进京,初来乍到,没有根基,还得仰仗京城的文武百官和宗亲才能坐稳皇位。他也不想太得罪了满天下的文官。
于是,双方都盯着对方的行事和事态发展,一进一退的,观望权衡争夺着大明江山的实权。历史上,皇帝辗压群臣紧握权力,和被内阁架空、被宦党把持朝政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呢。大明史上的君臣之斗也经常有臣子获胜皇帝败落的事呢。于是,这大明官场的内阁、三省六部、十八省的布政使,五大营兵马指挥使们又开始了和新一轮/大/明皇帝的争斗了。
新皇朱堪直如何与文武门阀们斗法不提,后宫也荡起了层层风波。新皇强势登位,朝廷内阁和宗亲们暂输了一筹。太子朱原显的选妃选定“范勉之女”之事,又像狂风暴雨般得引发了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