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声喊叫振奋了明军和北方军。像在无底深渊旁发现了一条生路。人们齐声欢呼,有的人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在这片疯狂又绝望的战场,这些人像阳光般的驱散了死亡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明军开始整顿军马,骑兵们更换马匹,弓箭手拾弓搭箭,步兵们重新集合,准备再度迎战。
小梁王身负重伤得骑在马上,看着眼前的乱相。他镇定心神,坦荡得对崔悯说:“崔兄,我把军权交给你,你来指挥所有兵马。”
“好,我来指挥!”崔悯深深地看他一眼。此时千言万语都不必说了。他纵马向前高声喝道:“我知道北方军和绿松城曾是仇敌,但是现在,大敌当前,我们不能自相残杀。要先把鞑靼人驱逐出虎敕关和北疆,再来谈彼此的小恩怨吧。现在,我就是本军的总统领,所有人都听我的!共同反击,把鞑靼人的军营连根拨起,赶出北疆。这场战争我们没有输,也不会把一寸土地送给敌人,放过一个杀掳我大明军民的鞑靼人!进军!”
战场局势再一次翻盘。绿松城的生力军一进入战场,就马上改变了整个格局。他们和北方军重整兵力反击敌人,脱利王子也率领着鞑靼军顽强地抵抗。但是两方面的气势大不相同了。鞑靼军的时运已过,气势已泄。北方军充满了哀兵必胜的悲壮气氛,再有绿松城乡勇协助。不多时就将敌人打得节节后退了。鞑靼军的四名万夫长已死亡两人,脱利王子也身负重伤。他与小梁王拼命搏杀过,又被“李崇光”几下重击,早就筋疲力尽了。天蒙蒙亮时,他在乱军中带头冲锋,被居高观战的凤景仪指挥着三员副将围击,如果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南院大王李崇光抢回了他,就命丧当场了。到此时,鞑靼国九王子终于明白了他的军队气数已尽,北方军和绿松城气势盈天,他们是打不赢这场战役了。只好含恨下令退兵。
北方军与绿松城的乡勇们又一同追击出了数十里,才回转原地。
乌云渐渐散去,大雨初歇,清晨阳光明亮,虎敕关大战至此结束。战场上到处是两军遗留下的尸山血海,焦土狼烟,如恐怖的地狱。
这场“虎敕关大战”持续了一夜半日,凶险惨烈至极。虎敕关和鞑靼军营全部烧为白地,两军人马死伤近六万。明军和鞑靼军各死伤过半。元熹帝的北巡行营全军覆灭,鞑靼国的南院大王和脱利王子的“连杀二王”的计划也宣告失败。败兵逃回蒙古。
第231章 改朝换代
半月后,虎敕关大战的消息才轰轰烈烈得传遍了大明全国。举国轰动。全大明人都为之震撼。接着,北疆腹地的虎敕关之战结束了,北疆与鞑靼国边界的两国大战却开始了。梁亲王朱堪直的北方军与鞑靼刺尔国大汗库里恩亲自率领的八部落兵马和北院大军展开了大战。大明朝猛然陷入了战火中,整个国家都动荡不安。
每个人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和未来。
虎敕关一战,鞑靼国南院大王和脱利王子铩羽而归。两人要“杀死小梁王抓住元熹帝”的计划未成,脱利王子也身负重伤。南院大王李崇光也因为婚礼中止饱受了打击,以至于方寸大乱,没带好兵打赢这场战争。二人见败局已定就收拾残局逃走了。原本雄心勃勃得要征服中原,图谋汗位的野心也遭到了沉重打击。
另一方面,遵循皇上之命和亲的“益阳公主”,以身冒险,诈婚李祟光,为国为战争出了大力。她在婚礼后隐退回到甘兰寺静心修佛了。没有再露面。人们联想到数月前她在甘兰寺遭遇到的“神佛显圣”,都忍不住盛赞她是位义薄云天,为国牺牲的,堪比昔日西施王蔷的奇公主。朱益阳名声大震。
崔悯暗备奇兵,一举扭转了战场败势,成为虎敕关大捷的关键。赢得了天下人和北疆人的敬佩。从此后,崔悯有了领兵打仗掌握一地的资历和名誉了。绿松城乡勇和沙匪们也因为此次义助明军有了洗白身份、从匪变人的可能。
小梁王朱原显甘愿冒着北方军灭亡、战死沙场和中圈套的危险,也要出兵救援被围困的元熹帝。他险些丧命战场,最后还胸怀坦荡得命令崔悯接手兵权,打退了围困皇帝的鞑靼军,保护了北疆土地。这份胸襟胆魄赢得了全天下人的敬意。连一向最厌恶他们的清流党派也不得不赞扬他忠勇双全,是个为国为皇上的忠诚藩王。一举扭转了北疆梁王父子谋反篡位的嫌疑。
这些人都有了自己的变化。
而其中一个最重要最大的变化是,大明皇帝朱元熹失踪了!小梁王和崔悯击败了鞑靼人,就在战场内外挖地三尺得搜寻朱元熹。找了一月也未找到。仿佛他凭空消失了。人们又惊又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