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山漫野都是鞑靼军,元熹帝恨不得插翅飞走。他也不敢跟着北方军一块突围。他刚杀过小梁王,怎么还敢让小梁王的属下来保护他?但是伍太监非要坚持与北方军和解。他主动上前安抚着杀到近前的北方军许规,把一切罪过都算在了刘诲身上,并拿出刘诲的人头给他们看。他与对方商议好,先坚守原地,找到梁王,等着北方军的另一只军队来救。于是人们指挥着队伍转移向了旁边高地。
队尾的范勉和朱元熹却趁着伍怀德不备,招来了大内侍卫总统领和锦衣卫刘春。暗中命令他们转向突围。皇上眼泪涕零,连连向两人拱手作揖,求二人救他。逼得刘春和侍卫总统领无法,只得命令侍卫们临时转向,保护着皇上离开了大队奔向了东南角。等到队首的伍怀德发现,他们已冲出了十里路了!
只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朱元熹的队伍刚冲出去十里路,前方就出现了大股鞑靼游兵阻住了荒野小路。后面的鞑靼大军也追近了。
前方有游军阻截,后方有多名鞑靼万夫长率大军追上来。一番绞杀,队伍就被两方敌军阻到了一块低洼地。后方追到最前面的几名鞑靼大将都杀得浑身浴血,眼珠泛红,杀气腾腾得像天降恶鬼。他们早在万马奔腾中看到了明军如众星捧月般的护卫着的朱元熹,人人大喜,居然在数万人战场上见到了大明皇帝。于是,更快马加鞭地追击着队伍。冲到最前面的蒙古战马几乎与明军的队尾相连接了。鞑靼军快追上明军了。
元熹帝从未长久得骑过马,平常的衣食住行又是大明最精致富庶的贵族生活。长于深宫,受儒家重文轻武的教育,如斯文孱弱的书生一般。早就被漫天遍野追逐的鞑靼军吓掉了三魂六魄,此时更是精疲力竭摇摇欲坠。最前方的蒙古大将猛然一冲锋,硬生生地冲散了旁边护卫的马匹,直扑他的马后。
霎时间人们全惊呆了。
大明皇帝和群臣恐怕到死也想不到,蒙古野蛮人的优势就是兵强马壮,最善长赛马。他们和蒙古人赛马是注定会输的。朱元熹有生以来从未遇到过这么惊险紧迫的追逐场面,他吓懵了,马也受惊了,东奔西跑的又耽误了些时间。那位鞑靼大将就要追上他了!
他身旁策马同行的范勉骇然大叫:“皇上快逃,我去挡住他们。”说完,拨转马头迎向了敌军。
他反向冲回了后方,与后面追上的伍怀德擦马而过。掌印大太监转脸看他,脸上带着一些莫名的悲壮和惊诧,高喊着:“范勉,你一个文弱书生能挡住敌人吗?还不赶快跟着皇上逃命!”
范勉素来清高自傲,是个傲骨铮铮、倔强至极的儒家文士。他横眉冷目得厉喝着大宦官:“我本来就是大明朝臣!一条命都是皇上的,替皇上挡死也是天经地意!我甘之若饴。哪儿是你们这种诡谲阴私的奸宦能懂的?我替皇上能挡一会儿是一会儿,我虽是清流文臣也不怕死。你再这样骄横跋扈下去也命不长,我在地狱等着你!”
他忽然目光有些散乱,声音有些哽咽,放缓了口气说:“伍怀德。我有个女儿叫范瑛。你如果能活着见到她,就转告她我对不住她,但不悔。今天我为保护皇上而死,就是大明朝最忠君的忠臣。她就是忠臣之女。朝廷和皇上会看在我为国尽忠的份上厚待她的。这也算是我为‘毒杀梁王’补偿于她。让她好好利用这个忠良之后的名声为自己谋划吧!嫁个好人家,好好过日子吧!”
说完,他再也没有回头,带领着一班主动冲出来的侍卫们迎上了敌军。大喝道:“大明皇帝在此,你们谁敢冒犯天威,必被天惩!还不快退下!”
领军追逐的一位鞑靼万夫长转马冲向了他。他抽出一柄雪亮的长铁刀。举在空中,狂风掠过,一刀飞鸿,如天上亮绝艳绝的白色虹光。之后,两马交错,范勉身首异处,摔落马下。
——元熹帝北巡。在兵部尚书殉国,五营兵马司指挥使严正战死,御马大太监刘诲被处死,龙华阁大学士内阁辅相范勉也死于战场。这是“虎敕关之变”里死亡的最著名的几名大明朝臣。这里面,仅有范勉是个清流儒士。后世文人们尊称他为“文烈义士”。
万箭如雨,马快如电,伍怀德侧脸看着他的尸体跌落马下。眼里不知道是怜悯还是悲戚。他飞马追上朱元熹,举刀替他拨开了一只箭,高声道:“皇上,范勉为国战死了!你还觉得自己无辜无错吗?”
朱元熹也侧脸看到了范勉的死状。吓得他脸色乌黑,浑身抖如筛糠,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骑在飞驰的骏马快摔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