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小女官天真烂漫地说:“不知道,不过大家都说公主很喜欢崔大人,崔大人也喜欢她,只是身份有差异,还有些其他困难,暂时不能成亲了。大家都替他们可惜呢。不过,我上次听到魏女官偷偷说他们就要解开困境成亲了。等到下次魏女官再聊天时,我就帮你偷偷听一下。”
雪珑的眼睛眨眨,顺口说:“好,你听到了什么八卦也跟我说一声。我也最喜欢听新闻了。对了我方才跟你说的小秘密,你也千万不要传出去哦。否则我家小姐会生气的。”
“放心吧,我肯定不会传出去。”花叶保证道。
雪珑瞥她一眼,放下了帘子,裹紧了厚斗篷。这年头,越是郑重发誓不说出去的秘密,传播得越快。她觉得她的话不到晚上就能传遍整个车队。
传吧,这些话就是她想传遍整个车队的。
夏末,秋至,天高,气爽,正是一个花木结果、人们结缘的好季节。
人们也都别辜负了这个季节。
(第二卷完)
第107章 暂歇古战场
秋高气爽,车队如蚁,行走在广阔的北方大地上。气候很舒适,金色阳光撒满了北方荒凉的黄土高原和阡陌纵横的庄稼地,车队缓慢有序地穿过了旷野和城池。人们都尽情地享受着寒冬来临前的最美丽季节。
随着车队前进,青山绿田缓缓退去,前方多了些黄澄澄的沙土地,充满了北方的空旷感觉。天空还是如洗般的碧蓝。人们看着这种影像,心情变得疏朗多了。前几日从云城带来的一种莫名烦闷的气氛也消散了。
傍晚时分,车队暂停在一片丘陵间,人们都趁机下马下车的在周围漫步休息下。天地低沉,原野上的风吹过来,齐膝的野草随风起伏。人们的衣衫也随风轻荡。
丘陵附近有一片荒凉的山谷。向导们介绍说。此地为“郸州谷”,位于山西最北面的郸州地区。山谷北高南低,丘岗起伏,布满了大小山包,被当地人称为“郸州三十三丘”。小山丘遍布了方圆数百里,位于连绵百里的河床式峡谷两侧,两端的进出口是口袋形地势,历史上曾称为“北之屏障”。是古住今来的行兵之道。也是历代兵家“扼守困敌、鏖战歼击”敌军的最佳地点。
这里曾发生过数百次大小战事。比较有名的大战有十多次。车队通过这片谷地时,人们能看到山岭、丘陵、灌木、岩石间散落着很多残破的车、辕、盔、甲、弓、矛等物,还有一些沟、壕、城、寨、垣等建筑工事的遗迹。这是北方一个久负盛名的古战场遗迹。
益阳公主和范明前等人来自富庶的京城和南方,从未见过这么苍凉豪迈的古战场遗迹。纷纷地停下了脚步,站在山坡间观赏着这幅景象。
车队前方的小梁王与崔悯等人也跳下马观看。朱原显大步地走下山坡,从草丛石砾间捡起了一枚古代箭矢头,和孔老先生和刘静臣讨论了下,向众人介绍说:“这就是战国时期的古箭镞。看样子像是秦制品。这里是郸州,是昔日著名的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很多场战役,有战国的赵秦大战,北宋时的宋辽大战,都在这里打过仗。”
他用锦袍擦去了箭头上的铁锈:“果然是秦兵。最早在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在这里进行过一场举国规模的大战。赵国主力大军迎战传说中的铁军秦军。史书上曾记载说,赵军与秦军一接触,秦军就先组成驽兵军阵,从远方开始灭敌。他们擅长使用远射时用的弩,弩兵们分为三排,轮番射击,箭煌如雨。”
“远来的赵军一对上秦弩兵,立刻溃败。随后秦军的步兵方阵趁胜追击,士兵们用长达七米的巨型长矛,合力抬着它进击,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保持着方阵不变。可以想像这成千上万的秦军组成了一个个铜墙铁壁的方阵,方阵如山,枪头如林,夹带着巨大的冲击力一鼓作气地杀退了赵军。秦军大胜。”
“后来的宋辽之战,是宋朝的步兵对抗辽契丹的骑兵。辽骑兵凶猛,宋步兵赢弱,但是当时辽国的南院大军还没有重骑兵部队,宋朝的禁军步兵却是世间最强的,以最强对稍弱,宋朝还能稍占优势。宋朝的步兵攻击大辽骑兵还能做到一人对抗一名骑兵,不显败像。而且宋朝的主要武器是弓弩,大军里有七成是弓弩手。给契丹人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力。所以宋辽两国,就算是步兵的宋人对抗骑兵的契丹人,辽国有骑兵优势,还是宋朝最后赢了。”
小梁王抬起脸,目光沉沉地遥望着苍凉的荒野和古战场遗迹,面色深邃,口气悠远地说道:“所以,虽然现在的蒙古鞑靼大军有最好的骑兵,而我们明朝人少有好马,也不擅骑,但是只要练好弓矢、方阵、擅用火药火器,我们从大秦流传下的打仗战技,还是不会输给蒙古人的!从古至今,我大汉的子民就历经了与外族血战,从不轻言会输,也没有输过,将来也绝不会输!所以大家不必害怕蒙古人铁骑,我们大明朝必将会与历代先祖一样驱逐鞑寇!保护住这片大明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