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明珠不识君(15)

“只是当上相国千金就行了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现在占了便宜,谁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是灾,会不会吐出来。范氏女也不是那么好做的,还带着这两个不似善类的女人。

“我昨天一想明白过来,就想当机立断得杀了李氏!斩草除根。即然案子已定,就替这个案子砸实点!免得以后生出无穷的后患。

“——但她却硬生生得阻止了我!好极了,好极了。果然,是程大贵李氏挑出来的‘丞相之女’啊。心善,心善会成全她,可也会同样毁掉她。以后这丫头会死在心善二字上的。不信走着瞧吧。京城大,居不易,野路子来的丞相小姐更是后患无穷啊。可笑啊可叹……”

秀气的少年心里依旧不忿,但也勉强放下了这件不圆满的案子。

姜千户略略放下了心。崔悯崔长侍做为伍司礼太监的养子,小小年纪就做到了御书房侍书的职务。聪明多才,铁血决绝,替东厂和皇家办差来从无失手。是朝堂上首屈一指的少年英杰。伍太监对他寄与厚望,在皇上那里也是上了心的人物。不论是走文官科考晋身朝中重臣,还是走武途进军伍或锦衣卫等路子,都是前途大好,一派光明。

他可千万不要分不清事非,被这种小事牵绊住了大好前途。虽然这案子办得虎头蛇尾,端得不漂亮。但也仅仅只有他们两人心存怀疑。可万万不能传出去,坏了崔悯的贤名慧名。

——更何且,这一番话也只是他们两个人的推测。谁知道实情是什么呢?也许没有串供,程明前真是范勉之女。他们想得多了。

崔悯闭上眼睛,再也不看车马。“走吧。就当我被疯狗咬了一口,以后有的是报复回来的机会。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相信会有水落石出的一日的。反正,现在,我是再也不想看到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熊孩子了。”

第8章 进京

一行人马离开了河南省陇西府,沿着太行山绕过黄河,从苍茫的山岭地带进入了风轻水暖的华中大地。中途换官船顺流南下。一路上戒备森严。随行的是锦衣亲军,沿途各地还有官府派来了衙役护送,住的是官办驿站或富户。一路上很安全妥当。

明前一路上很提心吊胆惶恐不安。她知道自己已经狠狠得罪了那个少年长侍崔悯。于是路上小心避让,怕又和他再起冲突了。谁知道他会不会如当初威胁她的,一刀杀了她们,往水里一丢。就当世上少了范氏遗失女,多了劫匪程大贵一家呢。

她有时候也寻思,那个人,崔悯,不像是个心胸狭隘的人。但李氏常说人心隔肚皮,谁又能知道别人的心事呢。还是小心点好。

出乎明前意料的是,崔长侍一路上公务繁忙,也没有跟她再碰面起冲突。一进入稍大些的州府,就派来了几名仆妇婆子照顾明前和李氏母女。之后,路途上的起居行走诸番事宜,都由这些仆妇们转达。自已带着东厂锦衣卫避得远远的。

看样子,他也厌恶透了她。

这样也好,她也厌恶透了他。明前暗中松了口气。她毕竟是十岁小女孩,仗着小孩子的无赖任性,强行赢了他一局。但也知道了这人的可怕,不想再招惹他了。不过是一下午的相识,一席话的交锋,却亲眼看到了他是个怎样机敏睿智的人物。头脑灵活,性子狠厉,下手稳准,还见风使舵,一看到风向不对就改变主意,是个能屈能伸的大能人。这种人放在哪儿都不是能轻易开罪的。

于是,路途上两个人只是远远眺望着,偶尔目光相接就匆匆移开。再无一句话的交流。而李氏雨前两人,更怕极了崔悯和东厂锦衣卫,连进出说话都小心翼翼的,像换了个人。

李氏整个人都憔悴了,每天躺在马车里疗伤,不敢露面。稍好些就跟在仆妇后面,侍候明前。每次跟她说话都查言观色,一幅小心讨好的神色,再无以前的骄横和爽利。雨前也跟在母亲身后像个受惊的小鹿。

一切都变了。

抵京前的一日深夜,李氏终于忍不住,搂着明前,边打自己耳光边嚎啕大哭。说自己男人干下这种造孽事,坑着人家儿女,连带着自己都没法做人了。进京后,就把她交给刑部衙门吧。只要她愿意留下雨前,让她做奴做婢给她一条活路。她就是死也感激明前。她的男人确实对不住她,把她拐了来,跟着她一起吃苦受罪。

明前也忍不住陪着她哭了一场,瞧着李氏伤痕累累的身体心里酸酸的。觉得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身上多了一层枷锁般的东西,沉甸甸的压在心头。

更让她感到惊惶的是,离京城越来越近,她的心也越发不安。是“近乡情更怯”?还是到了一个陌生环境的担忧?从此后,她会进入新的生活。那么未来的生活是喜,是悲?是福还是祸?是苦尽甘来还是会继续波折不断呢?而她的亲生父亲,龙华阁大学士内阁丞相范勉。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她会如何?他会认她吗,会喜欢她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