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景辉琢磨了一下,摇头:“不认识。北狄的图腾多是动物,像狼、鹰。还会加上一些长纹,拥有延绵不断的意思。别的图案像是日、月、云都有,他们喜欢将身边万物化作图腾,但没见过这种。当然,也可能是我见识不够。”
容宁用脚撵去了图:“行。”
识字中转眼过年。
这一年过年,容宁是在古北口过的年。
除夕日,容宁翻上屋顶,在寒风里叼着野草眺望远方。
古北口有一个不大的村子。村子里没有多少人,做的多是将士们的生意,比如说缝补衣物,帮着去远处采买一些临时用品之类。
今日军中暂时放假,只留了部分人警惕值守。
从她眺望处可以看到远处的狭隘小道。小道两侧值守着属于她的兵。她要是转头,偶尔还能看到军民同乐的场景。
袁景辉在城墙上往屋顶上喊:“少将军!下面煮了乌梅茶,您要喝吗?”
刚爬上来的容宁一听,麻溜下了屋顶:“喝!乌梅和茶一起煮?谁煮的?”
“村里的小花。上回您不是送了她一包乌梅和一点茶叶吗?她说回去试了试怎么煮好喝。这回煮出来的味道真的不一般。今天除夕,我叫她过来帮忙煮乌梅茶,大家伙再吃点好的庆祝庆祝。”
容宁恍然。
小花是一个十一岁女童,看上去只有九岁一样瘦小,干活做饭极为利索。小花亲爹以前是边塞的商人。在边塞做生意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两边常有战事,为了防止有细作,朝廷有时允许通商有时又突然不允许了。
小花亲爹死在北狄人手里,娘前两年身体不好跟着走了。她靠着村里和军中人资助活下来。
容宁快步走着,一眼看到瘦小乖巧给众人舀乌梅汤的小花,立刻腆着脸上前:“我也要我也要!”
小花披着厚重的布,腰间系了好几圈腰带。她听到容宁声音忙转过身,月牙似笑弯眼,甜滋滋开口:“小花给少将军舀!”
热腾腾的茶汤很快被塞到容宁手中。茶汤带着乌梅的清甜酸爽味,容宁还没喝就觉得一定很好喝。
她乐滋滋尝了一口:“小花真贤惠呀。”
军中人看看少将军,再看看小花,纷纷沉痛肯定:“小花真的很贤惠!”
容宁:“?”等等,你们这群人的眼神是几个意思?
小花咯咯笑起来,正大光明给容宁夹了好几个煮透了的乌梅:“都给少将军!”
容宁很感动:“小花真好。晚上吃饱喝足,我带他们比武给你看。”
众人:“?”
晚上篝火点起,一群糙汉唱歌跳舞说笑逗乐,还有一群被容宁单方面斗殴,打得满地乱跑:“我错了,我错了!少将军别打了!”
小花在火堆边笑得咯咯乱晃。
京城过年有京城的乐趣,边塞过年有边塞的风气。
到了点,容宁亲自把小花送回村子。
小花一步步蹦蹦跳跳走在前面,容宁晃悠悠落在后面。
小花屋子前,小花进门后转身,探出脑袋望向容宁:“少将军以后会回京城吗?”
容宁的家在京城,自然笑了声:“会。”
小花仰着头:“那少将军以后能让大乾和北狄做生意么?”
容宁微愣:“嗯?”
小花朝着容宁腼腆笑着:“小花不懂什么大道理,也知道北面有很多坏人。爹爹死在坏人手里,但是坏人也死了。
“小花不希望打仗。希望少将军和军中哥哥们都能够长长久久活下去。爹爹说过,很早很早以前,我们村子和很多部落做过生意,那是他见过村子最繁荣的时候。”
“要是有一天,大家继续做着生意。是不是谁也不会死了?”
容宁伸出手,揉了一把小花的脑袋:“嗯。”
她向小花许诺:“会有那么一天。”
容宁送完小花,晃悠悠回到军中,对着迎上来的袁景辉惆怅:“突然有点想家了。”
顶着一个淤青眼眶的袁景辉安慰:“没事,三年一述职,日子过得很快。您马上能回去一趟。”
然而过了一段日子,京中来信。
[见字如面,小宁儿年纪渐长,近日替你选了一些京中良人,不知你可有中意。名单如下:李古阳……]
容宁惊恐合上信。
她眼瞎了吗?上面写的什么东西?好可怕啊!
容宁再打开信:[李古阳……]
容宁再度合上信,惊恐过度,面上竟呈现一片祥和:“回什么家?是军中吃的不好?还是军中玩的不够?边塞百姓如此需要我,我怎么能轻易走开。”
她取出信纸,带着祥和的笑容回信:“此生已献边塞。很忙,勿念。”
想了想,她添上了一句:“不要为了我耽搁了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