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训鹰系统安天下(120)

作者:可不可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唉呀,还真是……”州牧惋惜道,“想不到王妃的手上,竟有如此多的伤痕。”

州牧话音一落,众人不约而同地望向阿姩的手,席间传出一阵唏嘘,

“王妃这手……”几个州吏疑惑地看向李晟炎。

瞬时,齐王成了全场第二个焦点。

第42章 虎穴

“数日前,我向秦王妃讨教驯鹰术,在鹰坊捉鹰时,不慎被鹰爪挠伤了手。”阿姩解释着,微微踮起脚,透过帷帘的间隙,看见不远处的座位上,一个清瘦的笔吏正在给太子添酒,酒满后,笔吏转了个圈,绕过两张空荡荡的椅子,走到李芫麾身边,俯身为其斟酒。

因为相距太远,阿姩看不清李芫麾的脸,只看见他斜靠在椅背上,用手指扶着额头。

坐在州牧身边的刺史斜向上瞅了一眼,从帽帷一角窥见了阿姩的半张脸,他许久前,与齐王妃有过一面之缘,如今看见齐王妃略微变了样,不免生出几分怀疑,刺史故意道:“我夫人也痴迷于琴筝琵琶一类,她说只要戴上义甲,便不会伤手,早闻乐坊的宫人们为了奏出袅袅之音,一年四季孜孜不倦,哪怕弹到指甲倒扣,手指皲裂,仍能拨弦如常,在他们眼里,此事稀松平常,王妃既为琴师,技艺应远在宫人之上,若未伤筋动骨,何不临献一曲,让在座的喜好雅乐之人开开眼。”

如果非要弹奏一曲,阿姩也能应付得过去,就怕在座的,有善曲的高人,抓住她的纰漏不放,要当场辩论音律常识,那可就麻烦了,对于乐谱之事,她向来一知半解,若是露馅了……

阿姩心乱如麻,呆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这样吧。”州牧调解道,“王妃今日莅临,下官倍感荣幸,诸位对王妃的妙曲亦期羡已久,王妃不妨弹支短谣,满足一下我等拥趸的私愿,也让甘州的同仁们过过耳瘾。”

阿姩瞥了眼齐王,试探性地问道:“要不……我为各位弹一曲《桃李子》?”

齐王一听“桃李子”三字,不由地惧怕起来,他不知阿姩的乐艺功底是真是假,如果把这首曲子弹砸了,被州吏耻笑不说,就怕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阿姩见齐王半天不言语,以为他默认了,就移步至花圃上,在潺潺的清渠前,奏鸣了前朝末年的民谣:“桃李子,有天下,黄鹄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日月照龙舟,淮南逆水流,扫尽杨花落,桐枝季无头,李子结实并天下,杨主虚花无根基,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遍地出……”

州吏们神色紧绷,笑而不语,此曲天下皆知,因曾经一语成谶,预示了大檩李氏王朝的兴起,至今仍盛行于民间。

李晟炎站在人群中,注视着阿姩手下的铜丝,泠泠而动,声声轩昂,玳瑁甲片轮指提弦,十三雁柱游移慢捻,紫檀筝头幽雅绮丽,花梨山口脆耳钟秀,韵律既出,既有陕豫齐鲁的掷地铿锵,又有三吴百越的轻快明朗,随着曲子演奏到中后期,他的担心也愈发显得多余,他慢慢放空思绪,情不自禁地流连于乐声里,若没有今日这个特殊的机会,他竟不知阿姩藏得一手好曲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首《桃李子》,是阿姩在流放环洲时学会的,其实,她只会弹这一首,但很多时候,一首足矣。

席间鸦雀无声,众人都沉浸在曼音之中,陶陶以忘忧,唯有一人如坐针毡,颅中似有火烧。

“先扶秦王去客房休息。”太子对身边的笔吏说。

“是。”笔吏放下手中的酒壶,搀扶着头晕目眩的秦王,从□□悄悄退了出去。

李晟炎余光一瞥,暗知时机已成熟,他轻轻挪着步子,挡住了阿姩的视线。

琴曲已尽尾声,阿姩浑身放松下来,她不时抬头眺望,眼前垂下的青帷限制了她的视野,而骤然靠近的齐王,又不偏不倚地遮住了她仅能看到的庭中一隅。

笔吏将李芫麾带到客房的卧榻上,欲安抚其休憩,奈何李芫麾并无配合之意,他双手撑在榻侧,唇色发白,吩咐笔吏去备一匹快马。

笔吏潦草地敷衍了几句,从客房出去后,再也没回来。

李芫麾感到头重脚轻,眼前泛起白茫茫一片,他摸着房中的摆件,向门口走去,没踏出几步,整个人就瘫软在地上,再挣扎着想要起身时,四肢已浑然失去了知觉。

地上的光亮逐渐被门扇的倒影所覆盖,直至最后一丝明线消失在晦暗里,整个房间浸入无声的死寂,与□□的欢呼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雷动的掌声与褒扬中,阿姩被推向了万众瞩目的高台,她一时架在半空,难以脱身,众人央求“王妃”再来一曲,就连李晟炎也跟着起哄,阿姩面色难堪地从位子上站起来,谎称“方才喝多了酒,要回座位上定定神。”

上一篇:如玉下一篇:王爷他“茶”香四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