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采薇抬了抬眉,弯起唇角:“大娘这可是看错了,我哪里来的多余的钱,不过勉强能支应着罢了。”
话未说完,肩膀便被周素兰一撞,一副你可骗不了我的神色瞥她。
“我不知道你还不知道你娘?她最是节俭的一个人,可近来又是买肉,又是给你扯布做新衣裳的,要说手中没钱我可不信。”
她说的倒是真的,尤其是几天前秦采薇与那粥面铺的老板终于将卖扣肉的文契签好,每月给秦采薇二两银子的分红,期限一年,期间秦采薇不能再将配方给别人,一年后文契解除,对方亦不再给她分红。
对于这一年期限,秦采薇表示理解,也并不觉得自己吃了亏。
毕竟吃食这种东西,都是我看你卖得好了,也跟风一起做,或许用不了一年,市面上已有食店推出类似菜品,只是说起来不是最早的店,失了先机和“正宗”的名头。
而这头一月的二两银子,对方已然给她了。
“那是我娘心疼我,其实也就比以前稍好一点。”秦采薇打着哈哈,又问周素兰,“县中有钱人不少,怎的他家不去县里问,要私下打听?”
不说别的,只要对方将要卖地的消息透给县衙税官或是文书,自然便有买家主动找上门。
“嗐!这不还是说到了佃地上头来嘛。”周素兰叹口气。
秦采薇还真不知其中缘由,便听对方一一讲解。
原来佃农种地,一般都是五五分成,即租地的费用高达收成的百分之五十,要是遇到地主家有什么喜丧大事,佃户还得出份子钱,各种名目的都有。
更严重些的,就是自家嫁女儿也得先问问地主同不同意,要是不同意,地不给你种了,那就能去讨饭,要么饿死。
所以此时的佃农虽然看着仍旧是自由身,但其实过得跟奴隶差不多,吃不饱饭不说,一切还得看地主的脸色。
这家人便不想去县里寻那大户来买地,而打算寻个还算厚道的买主,再就是希望佃租能少些。
秦采薇听得皱眉,又问:“那他们打算卖多少钱?”
“倒是不贵,只要二十两。”周素兰道。
“二十两......”秦采薇抿了抿唇,她没这么多钱。
第44章 第 44 章
◎“果然,男女之情使人盲目啊。”◎
“二十两可不算贵了。”
周素兰见她面露迟疑, 又道:“如今就是最便宜的山地每亩也得要十几两呢,那些地势好,土地肥沃的就更贵了, 刘家那地虽然不算是最好的,但比山地可强出不少。”
“既是这样, 他们出价这样低, 定然有其他条件了。”秦采薇又问。
“好像是说希望租契能签长一点, 至少五年,再就是佃租只交四成。”
这倒是不过分,毕竟一切的生产劳动都是对方完成的,却只减了一成的价, 已然十分让利了。
只是还是那句话,她没这么多钱。
“我考虑考虑吧, 二十两银子可不少,这叫我一下拿出来还真没有。”秦采薇也有点可惜。
二十两银子几乎是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了,但这收入是分摊到整年的,包括卖鸡鸭、禽蛋、蔬菜瓜果, 甚至还包括打零工以及算上地里的粮食也才这么多,而不是流动资金。
可她家的地也确实少了些,若不是之前她给牲畜接生,又卖凉粉, 恐怕现在仍是顿顿喝稀粥。
“那行,你好好考虑考虑吧。”周素兰点头,“说实话,这事是怎么看怎么划算, 若不是我家胜哥还没娶亲, 又得给春燕这丫头备嫁妆, 我就是凑钱也得买下来,真是可惜了。”
王大川已经将两头小猪给秦采薇送了回去,又将卖猪仔的消息一一通知有买卖意向的人家,秦采薇见有村民陆续过来,便与周素兰告了辞。
对方有事也不留她,只说三日后一起到县里去交公粮,两家结伴而行。
秦采薇还是第一次在古代交税,以前原身只知找李氏拿钱,家里的事几乎不管,所以脑中里并无交粮记忆。
幸而在此处她还有个原住民的朋友,便在遇到卫白羽的时候问了问他。
“秦兄不知赋税多少?”难得的,卫白羽面上现出几分讶异之色。
本朝的税赋除了田租之外,还包括人口税,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不过这两样是基础,只要是土生土长的大靖人,不可能不知道税赋多少。
这问题不好回答,秦采薇只得把傅清忱搬出来当挡箭牌,“之前都是我大哥去交的,他并没与我说过这些,如今他养着病,我便想还是不去打扰他的好。”
“原来如此。”卫白羽点头,便与她说起了本朝税赋。
如今的田租主要施行的是“什五税一”制,所谓“什”,即将土地的收成分成十份,“五”则是代表佃农与地主五五分成,然后地主在得到了那五成的粮食后,再将五分之一上交国家,即是所谓的“什五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