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想我的茶,也不过是随口说说。”
柴桑一怔,恍然想起前些日子北征时,并州城外,他确然说过这话,只是没想到,一晃眼,已是几个月过去了。
看到柴桑脸上流露出的歉意,九歌心中泛起一丝心疼。
她双手捧起柴桑的脸,这才看到他眉间的纹路,好像又深了些。
“朝政纷杂,陛下再急,也要慢慢来,此间情形,非是一时一日生成,陛下又怎么在挥毫之间改变呢?”
柴桑看着眼前人,双手搂住她的腰,将人拢在怀里。她脸上的担忧,他看在眼里,她的话,他也丝毫没有反驳的余地,可是,话虽如此……
“就譬如此刻,陛下怎么就不能抽出片刻,尝一尝我这杯茶呢?”
此刻九歌就坐在柴桑的腿上,两人近在咫尺,呼吸可闻,柴桑的唇角微微勾起,眼眸中满含着宠溺。
他想喝啊,可他又舍不得此刻温香软玉在怀。
“你喂我,我就喝。”柴桑在她耳边低声说。
柴桑低沉的声音魅惑而好听,似给她下了蛊一般,九歌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朵根。
偏偏柴桑还不躲,就那样盯着她,等着她奉上来的茶。
九歌只得伸手,将桌上的茶盏端起,面上带着几分无奈和羞赧。
她没有立即将茶递过去,而是先凑到自己嘴边,试了试温。
粉色的双唇在茶水的浸润下,更多了几分旖旎,于是冷不丁地,柴桑也凑了过去,两人额头相抵,茶水氤氲在彼此的双眸间。
一时间,分不清是茶香还是人的体香充斥在柴桑的鼻间,他仿佛置身于缥缈仙境。
他懂茶,却不嗜茶,于他而言,茶曾是谋生的工具,而不是附庸风雅之物。
但他今天,却于茶中,尝到了清冽甘甜。
原来红袖添香,添的也可是茶香。
良久,二人分开,柴桑才问:“梅花雪?你回家了?”
他上一次尝到梅花雪泡的茶,还是在他请九歌入宫的时候。
“是。”九歌如实说:“张婉来了,我过去看看。”
“张婉?”柴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就是澶州,张勤的女儿,我的大嫂。”九歌解释道:“虽说师兄出征了,延误了婚期,但张婉还是执意要如期到开封,张家拗不过,只得将人送了来。”
“张勤来了吗?”柴桑问道,他在澶州时,张家对他帮助良多,旧人来了,他怎么也得见一见。
“没有,张栎来的。”
柴桑点点头,思索了一番:“他什么时候走?不如明日宣他兄妹二人进宫来。”
九歌随口说道:“听你的。”
二人正说着话,外面有人求见,九歌立马从柴桑怀中钻出来,立侍一旁。
随后李苇便推门进来,一脸喜色,开口回禀道:“陛下大喜,西南大捷!”
作者有话要说:
好心人别忘了点个收^?_?^
第52章
柴桑“腾”地一下站起来,面上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声音也比平时大了几分:“人在哪里?”
李苇急忙退了出去,片刻后,一名士兵小步跑了进来,双手捧着一封书信:“恭喜陛下,西南大捷!”
柴桑几步上前,迫不及待地从士兵手中将信接过,几下拆开来,迅速从左到右浏览了一遍,连呼三个“好”字!
又立即转过身,朝着九歌扬了扬手中的信,一脸的灿烂。随后阔步走到九歌面前,将信递到她手里。
他双拳摩擦着,嘴里止不住的说:“这一仗,打得漂亮!”
九歌完全被柴桑此刻的情绪所感染,拿着信的手竟也不禁颤抖起来。
然而一字一句读下去,她完全理解了柴桑为何如此兴奋,此战不仅是胜,而且是大胜!
大周的军队以极小的代价收复秦地四州,而且重创敌军,给孟知以极大的震慑,以孟知的性格,想必此后再也不敢肖想大周寸土。
而此前在是否出征一事上,朝臣争论不休,是柴桑力排众议,派出李彦明带着慕容柏舟和南昭容两位小将征战西南。
他自己则坐镇后方,亲自筹措钱粮和各类军资,源源不断运往西南。依大周当前的情形,这些天,他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恭喜陛下!”
李苇这一声倒是给陷入狂喜中的柴桑提了醒,他这才注意到前来送信的士兵还站在原地。
“辛苦了。”柴桑走过去,拍了拍士兵的肩膀,然后对李苇说:“带下去,好生安置。”
“是。”李苇领命而去。
翌日,张栎兄妹俩进了宫。
进宫前张栎其实有些紧张,虽说在澶州时便与柴桑等人相熟,但如今身份毕竟天差地别,可这一顾虑,在亲眼见到柴桑之后,便荡然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