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鸾殿里,众臣向姗姗来迟的皇上和太子殿下行礼。
“参见皇上、太子殿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起来吧。”
众臣被叫起后,有人谏官出来进谏了。
“皇上,您今日上早朝的时辰晚了些,不像是勤勉之君的作风。”
朝堂上想要攀附赵承嗣的大臣立马就反驳他。
“此言差矣,皇上平日里勤勤恳恳,连批奏折都没有迟过,上早朝迟个一时半刻怎么?莫不是大人你有了逆反之心?”
那谏官见一大顶帽子直接扣下来,气得两眼通红,差点干起架来
第120章 教儿
坐在赵承嗣膝上的赵君璟有些不耐烦,捂着耳朵埋进赵承嗣的胸膛,烦闷地说:“父皇,他们好吵。”
赵承嗣摸了摸熠儿的头安抚他,转头斥责下面的两人:“闭嘴,没见太子觉得吵了吗?”
底下的两人停下来,不做声。
赵承嗣看着下面的大臣说:“不就是朕来得迟了一点吗,也值得你们如此大动干戈。长公主今晨略感不适,朕才来迟了些。”
他轻飘飘地说出这句话,算是给了他们一个解释。
“早朝该是解决政事的地方,不是你们用于争吵的场所。既然你们不好好利用早朝的时间,那朕就改早朝为三日一次,你们可有异议?”
底下的大臣哪里敢有意见,没见皇上正在气头上吗?
大臣们纷纷说:“臣附议。”
赵承嗣很满意这个结果,继续说:“不罢朝期间,若诸卿有急事要禀,可递牌子入宫。”
“皇上圣明。”异口同声的声音响起。
赵承嗣其实早就想改一改这早朝制度了,天天从温柔乡里爬出来,听这些人在无谓的争吵,两辈子了,他真的是厌倦了。
还好他抓住了今天这个契机,把早朝从一天一次改成三天一次,他以后几乎可以天天抱着柔儿醒来了,赵承嗣心里有些得意。
见底下的大臣已经安分下来了,开始讨论需要解决的政事。
赵承嗣拍了拍熠儿的头说:“好了,不吵了。”
赵君璟这才从他父皇的胸膛里探出头来。
赵承嗣略低下头看着熠儿认真地说:“熠儿,你是我大齐朝的储君,以后都跟父皇一起来上朝吧,等你六岁了,父皇就让你正式进入朝堂。你的所见所闻以后都会成为你的助力。
就像今天这样,底下的这些大臣吵起来在朝堂上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你是太子,你厌烦他们这样,那你就要利用你太子的身份,培养起你太子的威仪,这样才可以镇得住底下的大臣。”
熠儿贵为太子,但到底年龄尚幼,他在时还好。但他若不在,那些大臣也只会是表面尊敬熠儿这个幼主。他想让熠儿在这些大臣面前有足够的威信。
“熠儿,听明白父皇的话了吗?”
赵君璟点点头,“听明白了!”
赵承嗣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父亲,宠爱而不溺爱,循循善诱。赵君璟在他余后的十几年里在父皇的助力下一步一步地成长为合格的储君,乃至合格的帝王。
过了一会儿,赵君璟又皱起眉头,有些苦恼地说:“那熠儿岂不是不能睡懒觉了?”
赵承嗣被他儿子逗笑了,“睡懒觉那应该是不能了,但是呢,不上朝的日子你可以睡久一会儿。
不过也不能睡太晚,免得上朝的时候起不来。父皇会让人喊你起床的,有时父皇也会亲自去叫你起床。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身体。”
“可是母后也经常睡得很晚才起啊!”熠儿下意识反驳他。
赵承嗣轻咳了一下,哑口无言,他要怎么解释是因为夜里他不让柔儿睡。
“额……母后她每天要处理公务,日理万机的,自然是该多休息。而且咱们这么努力,不就是为了母后和妹妹她们能过得轻松自在嘛。”
赵君璟被他父皇最后的那句话给说服了,他从他父皇潜移默化的教育里就是要好好保护母后和妹妹,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嗯,的确是这样,熠儿以后会早起的。”
赵承嗣摸了摸他的头,很欣慰。
第121章 求娶
龙椅上父子间交流着,丝毫不理会下面的大臣聊得如何热火朝天。
眼见着他们又要吵起来,赵承嗣便下了决策,结束了早朝。
两人离开金鸾殿,坐上御辇,往承乾殿走去。
到了承乾殿,赵承嗣首先检查一下给熠儿布置的功课,熠儿很流畅地背出了《千字文》。
赵承嗣满意地点点头,说:“背得不错,明显是用了心,继续保持。接下来继续练字吧。”
赵君璟便在一旁的小案桌上练字,赵承嗣也开始批阅奏折。父子俩各自努力,颇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