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好的甘蔗汁微微有些浑浊,带着浅浅的青绿色盛在陶罐中。将甘蔗汁倒入大锅中,大火熬煮,这一步需要约莫两个多小时。竹伊看了看锅中满是水分的甘蔗汁,招呼着众人先去吃午饭。
午饭是锅巴土豆以及笋片炒腊肉,负责午饭的阿冬和川岩还特意蒸了些大米饭。
洗净切块的土豆在蒸锅中褪去生涩,放入油锅中煎炸至外皮焦黄酥脆后舀出控油。另起一锅,煸香辣椒碎与葱姜果后,撒入孜然粉、辣椒粉、盐以及花椒八角粉,倒入炸好的土豆搅拌均匀。
金黄的土豆散落在盘中,点缀着些许辣椒碎,愈发显得诱人。新从土豆地中挖出的小土豆最是清甜软糯的时候,在油锅中走过一遍后表皮酥香焦脆,内里却是绵软熟糯,加上香辣咸鲜的调料滋味,一口一个,好不惬意。
先前的腊肉已经吃得差不多了,过些阵子又该到了熏制腊肉的时候了。经由油烟与时间熏陶过的腊肉肉质更加紧实,每一丝肉中都浸满了烟火的气息,香辣而咸润,带着独特的风味在锅中与竹笋相遇。
晶莹剔透的米饭热气腾腾地在碗中肆意挥洒着香气,伴着香香辣辣的土豆和腊肉,软糯香甜,竹伊足足吃了一大碗才停下。她摸了摸已经鼓起的小肚子,意犹未尽地叹了口气,川岩的手艺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一旁的大熊猫们还在头也不抬地往口中扒饭,竹伊轻轻起身,将碗筷清洗后放在架子上,朝着正在熬糖的火塘处走去。
锅中的甘蔗汁仍然是汤水的模样,颜色却由绿色变为了红棕色,水分已经蒸发了不少。竹伊耐心地在一旁坐下,不时添些火柴,等待着甘蔗汁的转变。
锅中的汁液在时间与热意的催化下继续减少,逐渐变得浓稠。此时需要开始不断地搅拌以防糊锅,竹伊拿起一柄长些的铁勺来,在锅中不断搅拌。
热气升腾间,锅中的红棕色糖液越发浓稠,颜色也愈发加深。表层开始鼓起细密的小气泡,远远看去倒有些像蜂窝糖的颜色。竹伊晃了晃有些酸痛的胳膊,将手中的勺子交给一旁的白竹继续翻搅。
此时铁锅下方的柴火已经被撤去大半,小火慢慢地舔舐着锅底,将热意传送至琥珀色的糖液中。
糖液在搅动中愈发粘稠,此时的颜色已经接近红糖的颜色了,表层不再泛起小气泡,而是成片地鼓起大泡来。竹伊利落地将锅下的柴火尽数撤去,催促白竹加快搅动速度,等到感受到略有搅动沙子的触感时,糖液就完成了。
一旁的竹筒已经按照顺序齐整地排列在石板上,几人合力小心地将糖液舀到竹筒中,之后就是等待凝固了。
粘在锅壁上的糖份倒也没有浪费,竹伊将榨取汁液后的甘蔗碎倒入锅中,倒入清水淹没沾有糖液的锅壁,熬煮一会,便是一锅甜甜的甘蔗糖水了。
到了晚饭时分,红糖已经晾凉凝固。竹伊取出一个竹筒来,用铁勺将内里的红糖挖出倒在碗中,凝固后的红糖呈现出砂状,带着厚重而浓郁的甜香,干吃起来也丝毫不输香甜的蜂蜜。
红糖最常见的吃法还是冲泡红糖水喝,不过嗜甜的大熊猫们不出所料地对干吃也很是喜爱。沙沙的糖粒在舌尖上化开,留下浓郁的甜意,一小碗红糖很快就被簇拥的幼崽们吃光了。
第46章 丰收
天气愈发凉了, 迎面吹来的风中都夹杂着几分寒意。除了大白菜还在努力包心,其余作物的采收都提上了日程。
莴笋、圆圆菜和辣椒早在初秋就已经全部采收完成,如今除了少许存放在宴会厅外, 其余地都被分到了各家的地窖中仔细储存着。
水稻在田中弯弯地俯着身子,金灿灿的饱满稻穗随着秋风送来一阵稻香。稻田中的鱼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一条条随着水渠挖通进入稻田的小鱼此时各个活蹦乱跳, 不时冒出水面在稻谷间吐出一个泡泡来。
竹伊蹲在田埂上, 从稻穗上摘下两颗稻粒来, 放到口jsg中咬下,饱满的稻粒内里涌出一股充满香气的稻浆。看来稻子都已经灌浆成熟了,竹伊站起身来, 伸了个懒腰,那就可以开始收获了!
割稻子前要先准备放水, 将水渠与河流间的阀门关上,稻田中的水沿着埝阶上拨出的开口汇入水渠中, 水面逐渐降低, 等到降至稻田表面露出泥时即可。稻田中的小鱼则在放水时沿着水流游到稻田两侧特意留出的低洼处, 被放水口处的竹编栅栏拦住,在水中挤作一团。
熊猫兽人们挽起裤腿,赤着脚一路冲进田中, 锋利的镰刀泛着冷意, 所过之处一片片稻子倒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