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嬷嬷一怔,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瞧殿下说的,奴婢是您的陪嫁嬷嬷,伺候您是应该的,有什么辛苦的。”
徐氏没有说话,她那么多陪嫁的嬷嬷和侍女,最后只有陈嬷嬷愿意回到她身边,陪她度过光宅坊的岁岁月月。这份种低谷时期的情谊,更是难得和珍惜,以至于她对英国公府,再也没有一丝怨恨。
“有空给英国公夫人发个请帖,让她进宫多看看我吧。”
*
探查安宁公主的密报、颖隆公主私铸黄金的流向、杜宝林在太妃宫中的一举一动、齐鲁郑氏的动向、辅国大将军刘氏的动向...
垒得很高的奏疏,工整地放在景熙帝的案桌上。
景熙帝稍微比了下奏疏的厚度,微微轻笑,“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若不是朕幸了皇后,愧对晋王,从而让颖隆回京,恐怕还引不出后面的事情。”
营营躬身:“陛下,您是真龙天子,自是得上天庇佑。”
景熙帝笑了笑,没说话。随即脸色一正,从上而下看起奏疏。他心态放地很平,所以即便上面写地东西再是出乎意料,他也不曾变色,只是挑了挑眉,表示有些惊讶。
“颖隆公主性奢,又剥除封邑,日子入不敷出,甚至需要典当妆枢。得安宁公主暗中资助日子才好过一些。那金矿也是安宁公主的私产,多年前转到颖隆公主名下,但十年前颖隆公主才开始私采,并且一大半都流向了安宁公主。”
“驸马交代,荆王不知怎么知道此事,要挟颖隆公主,想要分得一些黄金。颖隆公主无法,只得定期向荆王送去权当安抚。”
“然而荆王守在皇陵,大多开支从户部走账,一分一毫皆有迹可查。并无驸马所说的有黄金大项流入。而安宁公主封邑处则修整碉堡,里面存有大量黄金,还有一些购买的粮食布匹。”
“这些年,名义上流入荆王的黄金实际上流到了安宁公主名下。”
“这些黄金则被安宁公主用来建造碉堡,供养隐户,大约人数在两千左右。”“
“晋王妃…”
剩下的就是晋王的相关消息。
景熙帝粗略翻看了一下,也知几任晋王妃的事情都与安宁公主有关。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大姐权谋才略皆不在朕之下。”
景熙帝摇了摇头,“可惜了”。
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可惜的是安宁公主身为女子,还是可惜她没有走在正道上。
他放下奏疏,起身出去走走。
嫩黄的柳条冒出新芽,在风中摇曳身姿,泄露一些春意。
景熙帝心情有些沉重。
先帝登位时年纪已大,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江山后继无人,因此他后宫女子极多。但能生下子嗣的只有三位,分别是已逝的惠仁太后、如金的太后以及荣养的太妃。
安宁公主是惠仁太后唯一在世的女儿,当年又一心助他上位,景熙帝嘴上不提,心里一直很是感激,这些年与她家来往很是亲密。可是看奏疏上所说,便是颖隆当初与驸马之事,也是安宁的手笔。
她这番作为,直接将兄弟姐妹全都扯了进去。
可是景熙帝却不知道,她到底想做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手机码的,格式不知道对不对,最后少了一段,明天补。
第72章 有病
私采金矿,拿的却不算多,不然颖隆生活不会这么奢侈;建造碉堡、私藏隐户,却又没有查到马匹兵器...反倒是对晋王,她用的心思更多一些。
晋王三任王妃,第一任嫡王妃出身卫氏,身份最为贵重,不易接近,确实死于意外;郑娘子则借落水之名与情郎奔走,已经是将皇家的卫国公府的脸面踩在脚下,卫国公连夜传出郑娘子死讯,暗地里却派人捉拿郑娘子,亲自了结,以至于连景熙帝都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最后只有辅国将军家的四娘子活了下来,她虽然跟情郎远走,却在相处中察觉有些不对,渐渐转过来心意,寻了方法逃离情郎。
世间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就在贵女该要寻夫之时,身边出现了各方面都很合心意的情郎。
不过是一场狩猎罢了。这些儿郎,是由安宁公主细心挑选、精心培养,皆是长相卓越、天资聪颖和才华横溢之人,只是身世凄惨,惹人怜惜,仿佛没有了她们,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似的。她们也许抱着能拯救对方的想法,毅然决然地放弃身份与人私奔。
景熙帝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心道:安宁揣摩人心思的能力,当真是可怕。
他不得不说,这些贵女,从一开始就掉入了安宁的陷阱,毕竟她们身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郎君。
可是,安宁和晋王又有什么样的过节呢?她和晋王年龄差得很大,晋王从前又长居宫中,出宫建府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而安宁的谋划,从很久就开始了,那时晋王还只是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