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卷王十四爷(282)

作者:蒹葭是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既轻视又防备。

亦如他们当年对清朝那样。

如今角色对调,谁能不抓狂,连飙脏话的心都有了。

可他们不能,他们是使者,还有求于人,只有气到内伤的份儿。

朝廷的生意做完了,九阿哥还不忘给自家生意打广告。

美食无国界,西洋各国使者都很喜欢卤鸭脖和奶油蛋糕,特别是奶油蛋糕,一天不吃就想得难受。

除了蛋糕,还有黄油,用黄油做的食物简直让他们着迷。

类似奶油蛋糕和黄油这种小本生意,各国使者都很感兴趣,不必大费周章地写信回去请示君主,他们自掏腰包就能搞起来。

于是九九鸭脖店、九十生辰蛋糕店,和十格黄油工坊,成了大清第一批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品牌,从此风靡全球。

九阿哥也成了大清皇子中乘海船出洋的第一人。

随着西洋那边生意越做越大,九阿哥一年有半年在海上漂着,还因此得了一个绰号“水上漂”。

有时候康熙想起什么找九阿哥,都不一定能见到人。

三年后,西洋使团怎么离开又怎么回来,各国用了三年时间先后把连发制动装置搞明白了,却谁也造不出连发火.箭.炮,甚至连买回去的火.箭.炮都无法使用。

原因出在炮.弹上。

火.药提纯技术在西洋很成熟了,可用提纯技术造出的炮.弹,威力还不如普通火.炮。

体积太小,爆炸力十分有限。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被人给坑了,连发火.箭.炮的关键技术并不是他们之前认为的制动装置,而是浓缩火.药。

相比气得跳脚的英吉利、法兰西,比利时和荷兰还算淡定,毕竟他们买得少,损失也少。

恰好得知九阿哥在荷兰谈生意,几国使者直接把他给围了,七嘴八舌地抱怨。

九阿哥端着荷兰本地茶馆里的青花瓷茶盏,低头嗅了嗅明前龙井的茶香,悠悠说:“早提醒你们买炮.弹,买炮.弹,可你们不听,怨得了谁?”

各国使者面面相觑:“……”什么时候提醒过?

不过此时的九阿哥早已不是原来那个坐井观天的土包子了,人家可是“水上漂”,豪商巨贾,财富在西洋诸国都排得上号。

“水上漂”这个绰号,在大清是个名词,形容九阿哥业务繁忙。

在西洋诸国却是动词,不管是英国海盗、西班牙海盗,还是北欧海盗,若是谁敢招惹大清九贝勒的船队,机.关.枪和火.箭.炮就能让谁当场变成死漂,漂在水上。

所以几国使者明知道九贝勒的船上就有火.箭.炮的炮.弹,却没有一个人敢动抢劫的念头。

只能好声好气地求。

九阿哥看着这帮人傻钱多的家伙,终于体会到从前洋人是怎么看大清的了。

有钱不赚王八蛋,九阿哥才不会手软,脸上终于多了几分笑意:“这样吧,爷七天之后回国,你们谁想买炮.弹,直接去码头等着,跟爷一起回去。”

只给七天时间,还不够他们向君主请示的,各国使者纷纷面露难色。

“爷很忙,没空儿陪你们玩,要不是皇上有事找爷,爷必须得回,下个月爷就在美洲了。”

九阿哥用盖碗拨了拨茶叶,嫌弃道:“这水不行啊,上好的青花瓷,明前龙井,怎么泡不出茶味儿呢。”

七天后,在九阿哥自己的码头,好几支船队同时启航,齐齐往东边驶去。

三年过去,清朝早已不是他们记忆中的清朝了,熟悉的天津港也没有了从前的模样。

从前的天津港到处都是破旧的渔船,渔民一个个面黄肌瘦,身上补丁摞着补丁,见到他们远远避开,生怕被官府的人挥鞭子驱赶。

登岸之后,都是土路,若运气不好赶上雨天,靴子上全是黄泥。

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没有任何高大的建筑,连官府衙门都显得有些寒酸。

如今的天津港,破旧的渔船不见了,远远能看见几艘庞大的航海货船正泊在码头上,好像在卸货。

见西洋船队靠近,航海货船并没躲避,反而鸣笛示意他们这里有船,让他们去别的地方靠岸。

直到看见九贝勒的龙旗海船,几艘货船才往旁边挪了挪,让出些地方来。

离近了细看,使者们震惊地睁大眼睛,那几艘航海货船并不是木制的,而是货真价实的铁疙瘩。

跟九贝勒的航海货船大差不差。

九贝勒富可敌国,他们是知道的,用昂贵的钢铁打造货船,他们虽是第一次见,倒也不是特别震惊。

可这种货船已经在清朝广泛使用了,是真的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举目远眺,又有几艘挂着商号旗帜的航海货船鸣笛而来,西洋使者和船员们:“……”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