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皱起眉头,旋即不情愿的扔了个靠后的牌子给她,“神气什么,新朝的科举,可不会再包庇你们这些望族子弟,想要入仕,没那么简单。”
曹圆圆拿了座号,没有再与之计较,搜身后便按着座号寻到了考房坐下。
随着贡院一声清脆的钟响,考生悉数入院,“锁院。”
贡院大门便从外被锁上,会试时间内,任何人都无法出入,考生们坐在一排排阻隔的小房间内,而主考官员则聚集在一间屋舍中。
两名主考官,一老一少,相对着桌子而立,周围是十余名次考官与监考。
由天子亲自出的试题被封锁在桌案上的木盒里,随着时辰逼近,两名主考官相互作揖。
“殿下,请。”
卫儒便用钥匙开锁,打开木盒后,里面是一封密封试题,她拿起一旁的小刀将用封条封住的试题拆开。
考题出来后,由众考官一起誊录,最后分发到考生手中。
除了试题与白纸,每个考生还获得了三支蜡烛。
会试持续三天,每天都有不同的考官在考场上来回巡视。
两名主考有时也会巡逻,但大多时候都是匆匆逛一圈,角落中的考生几乎见不到主考。
除了魏王,另一名是礼部尚书,曾历宁国两代君主。
二人围着炭盆对弈,两日下来,礼部尚书竟输多赢少,“殿下的棋艺精湛,下官自愧不如。”
礼部尚书十分惊讶,自己下了这么多年的棋,竟输给了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
“是尚书大人谦让了。”魏王谦虚道,“儒,侥幸赢棋。”
会试最后一日,试题拆封后,考官将试题写在一张牌子上,“最后一试策问。”
“选拔!”
牌子上写着试题,考生们看着试题陷入了思考。
贡院前的钟院里,一炷大香被横放着,每隔一段距离便挂着一颗铃铛,当香烛稍到一定距离,铃铛便会落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在这种声音之下,有的考生因写不出来试题便变得异常烦躁,作废的纸团捏了一个又一个。
“匡!”
“会试时辰到,所有人起身离笔,否则以舞弊罪处理。”巡逻的考官带着禁军呵止道。
“大人。”
两位主考官走出房门,来到考房前,扫了一眼众多考生,卫儒走上前,“祝诸位,金榜题名。”
作者有话要说:
也祝高考的学子金榜题名。
第102章 会试
——顺京·卫宅——
天下一统后结束战乱的新帝没有延续旧制大肆封赏宗室,也没有追封先祖帝位,仅设明宋太庙尊卫宋为正统。
离紫禁城不远有一座卫宅里面生活着一对夫妻,女主人出海做生意男主人则在家照顾后方女主外男主内。
自天下大乱,四姓逃散卫东权举家迁到了金海,大定后又被卫曦接到了顺京安顿在了京城。
已过天命之年的卫东权再也不想进入尔虞我诈的朝堂,也不喜权力,便拒绝了入宫,卫曦便替她们在京城置办了一座宅院。
离开朝堂后,魏清进入了萧敬忠的船行开始从商,并与洋人打交道,永宁元年时出海留洋至永宁三年才归,而她原先在广安的心腹能臣一些被攻入城的叛军所杀一些入了新廷另外一些则辞官隐居了起来。
卫宅后院几个戴高帽的洋人挽起袖子正与魏清在铺满青草的地上打门球。
卫东权也在侧洋人偶尔说出几句洋话卫东权听不懂,魏清不再像从前那样傲慢,而是细心的与丈夫翻译。
至黄昏,夫妇二人送走几位洋人贵客,而他们带来的货品样本则留了下来。
魏清摸着盒子里的三支洋火,铁制外壳,精巧绝伦。
“洋人管这些铳叫枪。”卫东权拿起其中一把仔细端详着,“的确是比我们的铳要精巧。”
“西边有个国家,就是靠这些东西称霸一方。”魏清道,“一会儿,把这几把枪送进宫。”
“嗯。”卫东权点头,“晨儿要治国,军事不可疏忽。”
话音刚落,看门的小厮就进来通报了,“启禀家主,陛下与皇后殿下来了。”
卫曦与萧念慈穿着便服乘坐马车抵达卫宅,车里还带着一些地方进贡的贡品。
魏清与卫东权换了一身衣服出来迎接,跟随的两个便衣侍卫将两个大箱子抗下。
“爹,娘。”卫曦与妻子一同喊道。
“你们两平日里忙于政事,能抽空来看我们,已是万分高兴了,以后不要每次都带这么多东西过来,家里呀,什么都不缺。”卫东权慈祥的说道。
“母亲。”萧念慈唤了一声魏清。
魏清点点头,之前虽不愿意女儿与萧氏走近,是因怕她陷入两难的境地,如今看来,女儿看人的眼光极好,她也无需再担忧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