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棠+番外(210)

“朕问你们,这律法颁布后,你们女官就一定会去娶妻,男官就一定会娶夫?”皇帝道。

众臣陷入沉默,皇帝又道:“律法,是给需要的人以及弱势之人一个保障,是对百姓的尊重,谁都有选择的权力,情感不应该受制于阴阳,只要是对国家有力的,可以做出贡献的,她们是嫁是娶,又有什么关系呢?”

“谁的生活轨迹,都不会因为一条法律而改变,它能改变的,是那些不被理解与身处暗处的少部分人因为礼法而受困的命运。”皇帝又道,“这个国家,是经过战乱后重新建立的新朝,它很年轻,朕希望,它是活力的同样也是自由的。”

“世界都在做出改变,为了国家与百姓,朕从未想过对外发动战争,但也绝不容忍受到欺负,朕考虑到的,是天下人,而不是只有大部分。”

皇帝一番话让诸臣哑口无言,纷纷跪伏道:“陛下圣明!”

永宁三年秋,朝廷颁布新的律法,并刊印成册,发往各地。

新增律法中,朝廷不再强制男女婚嫁的年限,并增加一条嫁娶自由,州府官员,即便是父母,也不得强迫。

男女自行婚嫁,并将男风女入为合法之列,只要是经三书六礼,官府盖印,便无差异,自此,同性可婚。

这样的律法一出来后,很快就引起了全国的轰动,不赞成者,远多于赞成者,各地纷纷来报。

而皇帝积累下的威望,因为这一条律法而急剧下降,千年传统,一朝打破,这让许多人在短时间内都无法接受,从未接触过此类之人,也无法理解。

但帝后的大婚,能够说明皇帝为何要颁布这样的律法,更多身处于底层的人,则是持不在乎的态度。

也有一部分人,因为这条律法,而对皇帝重新改观。

获得权力,不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皇帝想的从来都不只是自己,还有千万同胞。

自永宁三年,帝后大婚与新律法颁布,各个地方都有效仿者,她们的婚约都得到了官府的盖章,虽不被周围的人认可,却得到了国家,得到了君王的支持。

但每当有新事物出现时,总会伴随着新的问题,无休止的谩骂与议论,成为了新法的阻碍,皇帝便下了一道手诏,以告诫天下臣民。

天子不会因为手中的权力而舍弃任何人,就算是一小部分人的需求,也会考虑到。

并于顺京宫城前设鼓,凡有不公之事,包括对新律法的不满,皆可击鼓。

有了皇帝与律法的强力支撑,父母亲族即便不愿,却也不敢行强迫之事,而指责与谩骂,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慢慢减少,当新事物融进生活,便也都习以为常了,天下风气逐渐得到改变,热潮也很快退下。

作者有话要说:

设想的理想国,与现实无关,也没有考虑可行性,勿究。

第101章 婚后生活

永宁元年天子登基时,收养一孤女为养女,封魏王更名卫儒。

永宁三年秋各地举行乡试,通过秋闱的举人数额多达万人。

永宁四年春于顺京贡院举行会试,会试开始前各地参试的举人悉数赶往京城向礼部贡院投状,皇帝下令以养女魏王为知贡举事,负责主持春闱。

紫禁城内,魏王虽已成年开府,然却常居于内廷,皇帝特许其入内阁参政事,每逢处理朝政,必候于旁。

魏王的冠礼尤为隆重是继立后以来第二大的典礼,如今又以魏王为知贡举事可谓隆宠皇帝的举动也引来了不少议论。

“陛下登基突然收一外人为养女并封为亲王这是开国功臣都没有的待遇今日又下诏让魏王担任知贡举事主持本次恩科,这在历朝历代,从未有过。”

“难道,陛下要让养女做储君?”众人惊疑。

“天子与储君,历代天子总是提防着继任者篡权,像陛下这般,当真是少有,更何况非亲子。”

“听说魏王曾是前盛国的臣子,陛下自灭盛后,就一直待在身边了。”

“什么?”绯袍大臣震惊,“盛国覆灭是六年前之事了,而魏王殿下今年才及冠,盛国怎么可能让一个十来岁的小娃娃入朝。”

“谁知道呢,反正是盛国的旧臣说的,也不知真假。”

“魏王虽然年轻,可在内阁之中,其政治能力,与那些年老的群辅相比较,丝毫不逊色,连首辅大人都称赞。”

皇帝与皇后以及魏王皆居坤宁宫,而干清宫则沦为了皇帝仅接见大臣的宫殿。

干清宫的小厨房里烧着木柴,浓烟从屋顶飘出,小厨房里没有宫人与内侍,只有帝后一家三口人在忙碌。

皇帝穿着一身便服坐在炉灶前看火,而妻女则在摘菜与揉面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