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在城里见过人家弄这个,得烘干了用松树油炮制,往里面放蝎子啊、蜈蚣啊,卖得挺贵。”
唐笑安犹豫道:“那我明天找找?”
“……”
姜冬月忍了数秒,毫不客气地将父子俩轰出去,警告他们不许瞎折腾。“都老老实实吃冰棍,别整那些古怪东西。等吃完了还得把冰箱擦擦,里面冰凌太厚了。”
父子俩同时点头,每天都不忘吃一根,然而唐墨买得太多,唐笑笑又不在家,将将吃掉三分之一,石桥村忽然滚油入水似的热闹起来——要修路了!
修的是村西那条黄土路,向两侧拓宽并铺石子、浇沥青,还要搞个什么绿化带!
“哎哟,这是老牛打滚翻了身啊,可算轮到咱村儿风光了。”
“要想富先修路,喊了几十年口号,终于快实现了!”
“这可是大工程,旁边种地的不碍事吧?”
“碍事儿就好了,国家征地少不得赔你七八万,立马富起来!”
“哈哈哈甭做美梦啦,村西地方宽着呢,撑死砍几棵树。”
“以后修好了得跟城里马路一个模样吧?出门好走喽~”
乡亲们热切地议论着,仿佛已经看到了路面平坦宽阔的场景,各个眼神发亮。
等黄色的挖掘机轰隆隆迈过桥头,选定地点开始作业,众人更是蜂拥过去凑热闹,一忽儿点评那两条敦实的漆黑履带,一忽儿细瞧那带齿的铲斗,恨不得将犄角旮旯都看仔细了。
小孩子尤其高兴,只要挖机动起来,不管转向还是挖土,他们都会哇哇呀呀地发出惊叹,甚至在铲土成功的时候热烈鼓掌,生生把驾驶室里的中年汉子都给整害羞了。
这种围观的盛况持续了近半月才慢慢散去,一是因为地面铲得坑坑洼洼太难走,二是搅拌机进场了,隔一会儿轰隆一阵子,吵得厉害。
此外,村里招了十几个人过去打零工,女人捡石头、拔草、清理垃圾等等,男人用镐头刨土或者推独轮车运土运沙子。
“别人家上岁数的去干就算了,小娥和几个年轻媳妇也去,听会粉说还有托关系的,真是不明白图啥,在板厂起钉一天起码能挣几十块,想什么时候回家就回,多自在啊。” 夜里吃过晚饭,姜冬月在客厅铺开凉席拆被子。天气彻底暖和了,她得把薄厚被子全拆洗干净收进坐柜。
唐墨挠挠头:“图省事呗。那么多人混在一处,又是干公家活儿,干着干着就垄里歇了。要是混熟了,以后分派到绿化带,种种树、浇浇水,肯定比下板厂轻松。”
他边说边绕着凉席帮忙,奈何眼笨手拙,没多会儿被姜冬月拎着扫炕炊帚往外撵,“快起开,净帮倒忙,还不如笑安机灵。”
“都怨这里子太不结实,该换新布了。”唐墨悻悻地转移阵地,搬出一捆晒干的秫秸咔咔修剪,准备做两个盖帘儿。
“拉倒吧,盖十年了也没见坏,到你手上就不结实了。”姜冬月随口埋怨着,把扯破的被子里放到角落,“缝好了我就做个记号,冬天专门给你盖。”
唐墨:“……?”
刚想为自己描补一二,姜冬月忽然问道:“老黑,村西开搅拌机的你认识不?胖胖的,头发挺秃那个,我总看他有点儿面熟,又想不起来是谁。”
昨天她去平村镇打香油,回来时远远看见小贵子和那人凑一起抽烟,热络得不行,真是咋看咋古怪。
“害,你说别的不知道,那个我还真认识。刘小娥她兄弟,忘叫啥名儿了,比小贵子大一岁。他那个搅拌机……”唐墨压低声音,“听说小贵子入了股,每天出工都能分钱。”
姜冬月惊讶道:“入股?他俩合伙买的?”
“对,”唐墨点点头,“工地用的机器特别贵,一台挖机好几万,搅拌机也不便宜,自己买忒吃力。”
姜冬月:“……”
该说不说的,唐贵脑子是真活络,总能倒腾偏门挣钱——哎,不对!
搅拌机不比拖拉机,买回来早晚能用,也不比砂光机、电锯机之类的在板厂常见,最重要的是,唐贵又小气又爱占便宜,怎么会突然跟别人合伙?
“老黑,你说小贵子是不是早知道村里要修路?”姜冬月皱起眉头,对着灯光把白羊洋线穿进针孔,“你看,咱们村阳历三月选举,到现在就隔了俩月,小贵子成天在村里待着,咋冷不丁地想起来买搅拌机了?”
“……嘿,说不准啊。”唐墨剪断最后一根高粱秸放下剪刀,额间浮起个浅浅的“川”字,“自从小贵子选上干部,他家的烧烤摊就不出了,我妈剩下那一亩地也租出去不种菜了,全家就旭阳一个大小伙子糊板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