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他活儿能干啊,比如看仓库、搬货、批发市场装箱……再不济还有村里的房工,长短期工人都收。
可是李建军一个也看不上!
唐墨实在没办法,七扭八拐地联系到以前木匠厂的老板,托他帮忙留意城里有没有什么轻松活,不拘钱多钱少,能尽快上岗就行。
“今儿人家回话了,你猜李建军和小霞怎么说?”唐墨气鼓鼓地将桃核扔簸箕里,“他俩说还不如去要饭!”
唐墨气得当场摔门离开,放话再也不掺和他们家这堆破事儿,顺手还把自己买的桃提走了。
土地庙作证,再帮半点忙他就是傻子!
姜冬月顺毛捋了唐墨一会儿,好奇道:“你前头那老板给李建军找了个什么活儿呀?”
唐墨:“他挺能倒腾,改行开酱油厂了,招小工帮忙,包吃包住。”
这是个正经好活计呀,有什么不满意的……姜冬月慢悠悠洗着毛巾,随口问道:“那酱油厂是不是特别偏僻?”
“不偏啊,”唐墨摇摇头,“就新世纪那条街往北再往西,一路顶到头儿,有个信号塔。改天送笑笑上学时把三蹦子充满电,咱们也能去批发两桶,搁家里慢慢吃。”
姜冬月:“#$%@*&a^…”
信号塔那边就是李建军住的免费地儿啊,他当然不愿意再靠近。唐墨这个实心眼儿,八成是根本没想起来……
啥叫个出力不讨好,啧。
姜冬月咂咂嘴,把洗干净的毛巾晾到院里,自顾自躺下睡觉,完全没有提醒唐墨的意思。
至于唐霞会怎么想,这个小姑子在家时从早到晚挑拨是非,出嫁后拜高踩低,连开拖拉机掰棒子都甩开老黑,势利眼得要命,她才不会管唐霞怎么想,呵!
* * *
后天便是立秋,老话说“三伏不进秋来到”,指的是立秋在末伏之前,天气仍然很热。但庄稼人干活不分节气,姜冬月翻着日历和小本本,出摊儿、批货、裁衣裳、间棒子苗、菜地拉秧……每天忙忙碌碌,偶尔空闲了就在家蒸馒头包子、烙菜饼,改善一下伙食。
唐笑笑不赶集,可地里有啥活儿都跟着干,同样晒得够呛,胳膊袖往上一撩,黑白界限分明,像炭笔画了条拼接线。
唐笑安十分惋惜:“姐姐,假如你是个男生就好了,可以像我一样。”
说着甩掉背心,露出黑黝黝的上半身转圈圈,“你看我晒得多匀称~”
唐笑笑:“哈哈哈哈哈!”
她弟弟好像个煤娃娃啊,不行,她要拿粉笔给笑安胳膊描一条白圈,俩人凑成黑白双煞,嘿嘿~
“……”
姜冬月看着姐弟俩闹腾,心里颇有些五味杂陈。记得笑笑像这么高的时候,比笑安还皮,想不到转眼就要上初中了,哎。
唐墨反倒适应良好:“女大十八变,你看笑笑比小时候好看多了。等再过几年长到十八,我就开始攒木头,慢慢给孩子打嫁妆柜。”
姜冬月:“……你还是攒钱吧。”
免得木头朽了闺女还没嫁出去,糟老头儿一个人守着锯子凿子掉眼泪,想想就可怜。
……
腹诽归腹诽,姜冬月万舍不得让唐笑笑早婚。她在村里过了一辈子,太清楚年轻媳妇的辛酸苦楚,特别是生儿子多的,拼命供儿子结婚再带孙子,哪家顾不过来就挨吵骂,简直糟心到家了。
林巧英就是个典型反例,她被仨儿子撵出门后生了很久的气,实际日子却更轻松了,吃的好,干活少,有新衣裳穿还有闺女领着染头发。过年回魏村碰到熟人,都说她比前几年看起来岁数轻。
“所以还是上学划算。上了学认字,就能天南海北的想去哪儿去哪儿,不上学睁眼瞎,受苦受累也挪不动窝。笑笑你上初中以后,要比上小学更用功,千万别信什么‘女孩子念书没用’的鬼话,记住了吗?”
唐笑笑:“妈,我牢牢记着呢,你放心吧。”
边说边战略性往门口撤退,“两个脸盆够用了,咱们去买暖壶吧,我想要蓝色。”
姜冬月:“行,挑个贵点儿的,打热水安全。”
“嗯。”
唐笑笑拎起脸盆和毛巾,小步跟在后面,刚拍了拍胸口还没吐气,就见姜冬月扭过头,殷殷叮嘱到,“笑笑,咱村只有你一个人上三中,平常做什么都要小心仔细,别磕着碰着,有事赶紧告老师,记住了吗?”
唐笑笑没吭声,四平八稳地往前走两步,果然等来了后半截,“咱平常不惹事,遇到事也不能怕事,谁想欺负你,爹娘都得叫他好看。要是碰见二半调子耍横,你千万别忍着,往成功大爷家打电话,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