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足够明显,可宋云生不敢贸然应下,这关乎他以后的前程,以及全家老小的性命,都在他一念之间。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亭子里安静地落针可闻,黑衣人很有耐心,等待着宋云生地决定。
“你到底是谁的人?”宋云生终于开了口,探究地眼神不加以掩饰,“你是三皇子的人?”
至于五王爷,可能性不大,即便他是穆烨清的老丈人,有一个宋九思在,穆烨清就不可能派人来与他谈条件。
“宋相若是想知道,答应下来不就好了?以宋相您的身份地位,想见我主子,岂不是一句话的事。”
黑衣人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却也足以证明这人不是五王爷的人。
回府之后,宋云生躺在床榻之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翌日。
早朝之上,宋云生因昨夜没睡好,眼底多了两团乌青。
有大人见了便关心的问道:“宋相,可是昨夜没休息好?精神如此不佳。”
“无碍无碍,昨夜有只夜猫子一直在叫,吵得我睡不着罢了。”
伯爵府被抄家之事已过四日,今日是该定夺了。
“启禀陛下,盛家几等罪行,臣昨日已经查明,件件属实,烦请陛下过目。”
看过奏折之后,容安帝大怒,“岂有此理,这盛家,这些年暗中干的这些龌龊事竟如此之多,当真是令朕大开眼界!”
“陛下息怒。”
文武百官齐齐跪下,唯独穆烨清一人站着,傲立群雄。
“陛下,盛家做下之事足以砍头,但老伯爵为人正直,更是为国捐躯,还请陛下看在老伯爵的面子上,能宽恕一二。”
宋云生顶着巨大的压力开了口,若是盛家全部斩首,那想救宋锦城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是啊陛下,宋相说得有理,老伯爵征战沙场几十年,最后为国捐躯。若是老侯爷在天之灵知晓他的儿子如此不堪,定然也是愧对陛下的。"
“只是,盛老伯爵劳苦公高,还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荣安帝只觉脑袋生疼,方才要斩首的是他们,要他罚轻点也是他们。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老伯爵有这么几个混账儿子想必也是闹心,就不将人送去烦他老人家了。”
荣安帝叹了口气,“那便判他们往北流放一千里吧。”
北边环境恶略,常年下雪,游民众多,农作物更存活,能活着到那里都难说。
可流放总比一刀砍了脑袋好,好歹还有一线生机。
第144章 赦她无罪
朝臣们又禀告了几件无关紧要之事,公公便宣布退朝。
荣安帝前往御书房路上,却被一个公公拦住,“皇上,太后娘娘身子不适,说要见皇上您。”
“摆驾寿宁宫。”寿宁宫。
太后面色憔悴的躺在病榻上,由宫女喂着药,“这药怎的这么苦?哀家不喝了。”
“皇上驾到!”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嗓音。
“母后,听太监说你身子不适,可有请太医来瞧过?”
太后见荣安帝来了,抬手扶住自己的额头,“哀家没事,劳皇上挂念了。”
“母后没事就好,那朕就放心了,朕待会让人从私库里拿几株人参,来给母后补身子。”
有宫女拿来椅子,荣安帝顺势坐下,“母后找朕来,可是有急事?朕刚下朝,还有许多奏折未批阅。”
“哎。”太后重重叹了口气,挥挥手让宫人们都退下去。
直至殿内只剩下荣安帝与她,太后这才幽幽开了口:"皇上可知哀家今日为何身子不适?"
“那是因为哀家梦见了一位仙人,这仙人说哀家今年有一大劫。若是不及时化解,命休矣啊...”
荣安帝面上挂上了担忧之色,却不达眼底,他的生母早在他小时候便过世了,如今的太后不过是他的罢了。
又听得一口气叹出,只听太后道:"仙人给了我一化解之法,是要一名已婚配过的姑娘,最好是十六七岁的姑娘常伴哀家左右。"
荣安帝一听,觉得哪里不对劲,可接下来太后的话,让她险些黑脸。
“哀家听说盛家大少奶奶刚成婚不久,且年龄也合适,她也是无辜受牵连,这才成婚几日就要跟着盛家受苦。”
殿内很安静,只有太后的说话声:"皇上,不如你就让她来陪哀家吧。"
目的足够明显,可有一个孝字压在头上,荣安帝却是不答应也得答应了。
"也罢,既然母后都说了,那朕也只能网开一面,赦免了她的罪。"
目的达到,太后也没有继续留荣安帝的意思,下了逐客令。
“皇上既然有公务在身,那便先回去吧,免得耽误了国家大事,哀家这里有宫人们照看着,无需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