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竟敢公然渎职,威胁朝廷了。
野心养肥了,也是时候该宰了。
相思一直不知道阿兄把兵符一道留给她什么用。
怕是就是为了防止这局面。
相思听从兵部的意见,从西南抽调了兵力,又从潋州派兵成掎角之势去攻打云河。
至于孙越,他派了灵武卫亲自去羁押。
据说一路上孙越都不大配合,甚至多次试图逃脱,骂皇后毒妇,无知妇人妄图参政,不得好死。
今天孙越押送回来了,所以就怎么处置的问题,又吵起来了。
相思却并不在意他,他更在意的是孙若安。
阿兄临走的时候还在顾忌孙若安,他赐了毒酒过去,被相思拦下去了。
她说:“这一杯毒酒赐下去,阿兄的骂名就要载明史册了。”
孙若安毕竟是他名义上的母亲。
“留给我吧!阿兄,你信我一回。你走之后整个皇城都暂时要听我号令,我手握大权,若还不能解决掉她,迟早也会栽在别人手上的,你不可能时时刻刻寸步不离地守着我,我总归是要靠自己的。”
孙越被押送回京的这一晚,相思悄悄出了趟门,她先去了枫林别院,去见了钟老太妃。
然后绕道去了广安寺,她把怀孕的消息透了出去,她说想去广安寺上个香,给未出世的孩子祈福。
晚上的时候孙若安也出了皇宫,她是不被允许出皇宫的,于是混在了孙家进宫探望的马车里出的宫门。
皇后遇刺的消息是在一炷香之后传回来的。
全城封锁,在城门处发现了偷跑出宫的孙太后。
孙太后被人从马车上赶下来,她摘下兜帽,看到严阵以待的灵武卫,倏忽就猜到是祝相思给她下的套了。
她冷笑一声,终日打雁,被雀儿啄了眼。
第三十二章
太后趁着皇后不在皇宫才特意出宫一趟, 他深居后宫,平日里不大露面, 并不太引人注意。
虽然私自出宫不妥, 但她也并不放在心上,因而也谈不上小心周密。
这次出来为的是回一趟孙家,密谋解救兄长之事, 顺便筹谋一下将来,如今孙家形势不明朗,若不做些什么,等皇帝回京,就更难翻身了。
她本来就觉得祝相思有几分怪异, 今日买通一个宫女才知皇后怀有身孕了。
这简直是天大的喜讯。
皇后几乎也是她看着长大的, 被先太后和太子保护得太好了,本性怯懦谨慎, 瞧着聪敏,其实胆小心慈, 不足为惧,甚至不如她身边的徐德万和徐衍难缠,这两个是李文翾的狗腿,指哪儿打哪儿十分讨厌。
祝相思却好对付多了,只要运用得当, 可以很快逼她让权。
到时候太后出来主持朝政, 比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可要更容易让人信服。
趁着李文翾没回来,这朝廷还不是她说了算?
只是她低估了祝相思的城府。
她没想到她有胆子陷害当朝太后,一旦被揭穿她这个皇后就别想当了。
孙若安意识到, 恐怕从捉拿兄长开始,她就已经在想怎么下这盘棋了。
大将军孙越涉嫌通敌, 被押送回京当日,太后秘密出宫。
偏偏皇后在这个节骨眼上遇刺。
刺客又恰好逃脱。
灵武卫在宫外发现秘密出宫的太后。
她买通的宫女,恐怕也是棋盘上的一颗子。
她只能寄希望于没有实际的证据。
……
两日后。
相思推开朝澜殿的门。
灰蒙蒙的殿内被屋外的阳光笼罩,浮尘被映照成金色,太后枯坐在长椅上,精神萎顿,眸光已失了神采。
因为她突然意识到一件事,皇帝不在皇城原本对于她来说是件好事,如今却是个致命的问题。
她失去了约束,也失了最大的倚仗。
孙家此次也缄默不语,谁也不敢开口求情。
孙越通敌尚未洗清,太后又涉嫌谋害皇嗣。
早先谋逆之事孙家装不知,可怎么会毫不知情,就连朝中也隐有猜测,只是从前朝中都忌惮皇帝太过于独大,无人压制,这才附和着请求放太后出来。
如今皇后掌权,一应大事可全权做主。
又事关皇嗣,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太后毕竟和其他人不同,不能送去刑部,暂时软禁在宫里,她的两个侄女早出宫了,此时只剩了一个老宫女陪着她,老嬷此时色厉内荏道:“太后主事的时候,皇后还不知道在哪儿呢!你后头没母家大约不清楚,咱们孙家也不是好惹的,皇后若轻举妄动,惹了大祸,陛下回来您可是要遭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