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无别离(2)

“不必了,谢殿下一直以来的护佑,可这份恩宠,终究也是祸端。”她讲了这大逆不道的话。

李文翾脸色彻底沉下来,呵斥般叫她的名字:“祝相思!”

她低头,缄默不语,却也并不改口。

他最后还是没忍心斥责她,只说要送她,可今日,她却还是不告而别了。

她不想牵累他,可在他眼里,恐怕是划清界限的意思。

日后再见,他怕是要恨她。

相思再次转头,看向那万重厦,千叠瓦。

还会有再见的机会吗?

怕是难了。

她垂目,眼眶微微泛了红,戴上兜帽,转身钻进马车:“启程罢。”

第一章

-

两年后。

消息迟了半个月才传到奂阳,跟着消息前后脚到的,是太子的亲卫。

太子和二皇子明争暗斗多年,四皇子虎视眈眈,皇帝越发痴迷丹药仙术,放任几个儿子尔虞我诈,早些年太子监国才有了天下一统的局面,只是逐渐生了猜忌,尔后越发不信任。皇后非太子生母,日渐离心,眼看着掌控不住,遂改扶持四皇子,朝中一时波谲云诡。

局势僵困之时,太子骤然发难逼宫,据说当时极为凶险,勤王救驾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明德门外,皇帝终于在新年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传位诏书上的玺印还未干透。

皇帝驾崩,皇后被幽禁,二皇子遣送封地,四皇子以谋逆罪扣押,长明宫紧闭三日,发了国丧,太子李文翾即位,改年号崇安。

朝野震动,骂新帝罔顾人伦纲常,不孝不悌,残暴不仁。

然而被迅速而强势地镇压下去了。

崇安元年的新春格外冰冷肃杀。

春意萧条,人心浮动。

奂阳城里,祝府门前,一行百余人快马而至,徐衍翻身下马,抬手勒令众人:“都在这儿侯着。”

身后众人队伍整肃,迅速下马,自觉分守门前、侧门、矮墙、后门,牵马而立,将祝府团团围了个严实。

这一行人穿着便衣,乃天子近卫灵武卫,徐衍是从小就跟着太子的贴身护卫兼死士,如今身份水涨船高,刚封了近卫统领、御前持刀侍卫,近日里皇宫不安宁,他本该寸步不离伴驾左右的,此时却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这座西北小城。

门房意欲阻拦,徐衍亮明腰牌,根本不给对方通传的机会,径直踏进大门:“我奉陛下令,带我去见祝三小姐。”

门房和府卫从未接待过皇家的人,极力克制也难掩慌张,方寸大乱,只得老老实实领着人去,心中盘算,莫不是三小姐犯了什么时候罪。

徐衍板着脸,神色肃穆异常,生怕出一丝差错。

落在旁人眼里,比修罗夜叉还要可怖。

奂阳比邻大漠,常年被风沙侵扰,因而穷困贫瘠,即便是曾经雄踞一方的祝氏,门庭算得上高阔气派,可比起都城,也是差远了。

而当初三小姐请求回奂阳时,果决而坚定,丝毫犹豫都没有,其实只要她想留在京城,当时的殿下自然都能为她解决一切,但她却是个自己有主意的。因为走得果决,为祝氏和太子都免去了诸多麻烦。

这份魄力,并不是谁都有的。

因此她不是个任人摆布的娇娇女娥,自己不小心些,恐怕难把人请回去。

徐衍眉头紧锁,想起临行前陛下的叮嘱,说如果他不能安然把祝家三小姐带回去,就提头回话吧!

“新朝甫立,朝廷上下乱成一锅粥,三小姐的舅父也刚被陛下贬官,祝家连吃了三场败仗,被联合弹劾,她叔父祝泓被逼得只能城门自戕谢罪以安抚民心,死的恰好是三小姐父母战死的显龙关外不足十里,她祖父隐居多年,最近也从观里回了家,陛下不如再等等,三小姐这时未必愿意回来。”那时他是这样劝陛下的。

陛下请祝三小姐回京城,此时是无名无分的,如此仓促,实为不妥。

请回去若放在宫外,难免引人猜忌。

可若是直接带回宫,正值丧期,不加封赏直接把人拘着,闲言碎语便能把人淹死,岂不委屈了三小姐。

不若等事毕,直接把聘书下到奂阳,着礼官按皇后规格去迎,风风光光光明正大迎回来。

陛下一张脸冷若寒霜:“孤自然知道,孤还知道祝氏式微,她姑母起了几次心思给她议亲,孤再不去迎,怕是再见她,孩子都能喊孤一声舅舅了。”

徐衍语塞,像祝家这种高门大姓,历代以来出将入相的不知几何,便是当下式微,稍待机缘,恐又是一番盛景。

求娶祝家女,只要她有意,多的是世家大族趋之若鹜。

三小姐当时字字铿锵道愿为父母守孝一生,也未尝不是在安抚先帝的心,那意思是,她无意嫁人,至少祝家不会与权贵结姻亲。

北途川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